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双核联动、区域协同 —— 数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成绩单

2024-01-09 浏览量:2799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编者按

成都正全力以赴抢抓窗口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岁未年终,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从企业、区域、数字经济、要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切入,推出2023成经智库系列研究专栏敬请关注。


本期为区域专题研究第一篇,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参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系统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客观评价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情况和特色亮点,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方向、明确发力重点。三年多来,成渝“双核”持续加强联动、强化协同引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两中心两地”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逐步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一步加快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要求,系统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指数以及4个维度分项指数。


1-图表(1).png


2-标题(1).png


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共同推进落实重大项目事项、协同推动产业及创新合作、联合推出便利化公共政策等措施,区域高质量协同联动发展显著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指数大幅跃升,由2020年的0.2194提升至2022年的0.9101


3-图表(1).png


(一)经济发展合作不断强化,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持续提速


4-图表(1).png


近年来,得益于成渝“双核”经济发展强力带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跨区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实力稳步提升。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0.0876提升至0.2861,具体而言:

经济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总量从2020年的6.6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6.4%。经济密度大幅提升,地均GDP由2020年的3567.6万元/平方千米提高至2022年的4193.9万元/平方千米,增幅达17.6%。人均水平提升显著,人均GDP从2020年的6.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7.5万元,提高17.3%。


5-图表(1).png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工业发展成效突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77044.1亿元、5916.5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9.3%13.0%。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227.9亿元,较2020年提升13.7%,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其中,现代商贸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460.1亿元,较2020年增长12.7%;金融业发展取得实效,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27.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9.4%


6-图表(1).png


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川渝两地联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川渝“免证办”事项清单》等文件,共同出资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新希望集团、蜀道投资集团和成都兴城集团3家本土企业成功跻身世界500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本土世界500强逐步从01的突破、再到多点“开花结果”。


(二)创新协同合作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7-图表(1).png


近年来,成都、重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持续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同打造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双城经济圈创新中心建设,成效十分显著。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0.0678提升至0.2272,具体而言:

创新投入与产出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增长,从2.35%提高至2.42%。科技创新产出成果不断呈现,2020-2022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逐年提升,从2.1件提高至3.7件,增长76.9个百分点。


7.5-图表(1).png


重大创新平台支撑持续筑牢。西部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金凤实验室正式揭牌投用,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超瞬态实验装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川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截至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集聚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4家、较2020年增长27.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截至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743家,较2020年增长69.9%;全球独角兽企业10家,较2020年增长42.9%;科创板上市公司18家,增长超2020年的四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0家,较2020年增长309.4%


8-图表(1).png


(三)对外开放合作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9-图表(1).png


近年来,成都、重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应对挑战,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联动、通道共建,共同推进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由0.0287变化至0.1623,具体而言: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持续壮大。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发展仍然保持良好态势,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016亿元,较2020年增长23.8%;外贸依存度达到23.2%,较2020年增长1.2%。开放型经济平台支撑有力,截至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集聚包括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在内的高能级平台37个,较2020年增长12.1%,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连续5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1位。


10-图表(1).png


对外枢纽通道进一步通畅。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数量240条,较2020年增加3.9%;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5784.5万人次、104.3万吨,受疫情影响,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29.82%、0.83%,但就全国对比而言,成都、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仍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深入推进,新开通线路78条,较2021年增长4倍多,物流网络辐射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国际班列高效率运行,中欧班列(成渝)号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市合作,2022年开行超5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近30%。

对外交流交往内涵更加丰富。成渝两地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策划举办了“成渝两地·中新·中马校长对话活动”“成都·欧洲文化季”“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等活动,实现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交流交往多点开花。外事资源优势持续巩固,截至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事机构数量达到36家,较2020年增加5家,其中,成都作为“领馆第三城”,领馆数量达到23家,重庆领馆数量达到13家。国际友好“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数量达到274对,较2020年增加18对。


11-图表(1).png


(四)公共服务共享更加便利,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成效初显


12-图表(1).png



近年来,成都、重庆引领成渝地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共享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指数逐年递增,由0.0352提高至0.2345,具体而言: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259.7元、21825.7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3.6%17.6%

教育医疗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纵深推进,成渝两地联合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等教育联盟,携手开展校校合作、教师互派等教育合作,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小学生师比、普通中学生师比分别为15.212.4,较2020年分别下降4.9%1.9%。优质医疗资源便利共享不断深化,共同推进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加快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甲医院达到153家,较2020年提高26.5%;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79.9人,较2020年提高6.3%

公共文化服务加速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共同打造“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携手组建“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等文旅CP34家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拥有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356个,较2020年增加0.56%


13-图表(1).png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成效初显。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共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合作建立全国首个跨省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四川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成功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与2020年相比提高0.44%,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14-标题(1).png


回首过去三年多的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宏伟蓝图正在逐步转变为美好图景。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面向未来,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精神,秉承“一盘棋”理念,协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协力进一步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果园港等开放平台跨区域联动,联合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更大力度推进向西开放,提升成渝地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位势,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二是要充分发挥双核联动、区域协同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畅通流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原文刊载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和成都日报联合主办的《成都经济观察——成经智库系列研究》(2023年12月29日《成都日报》第09版),有删改。


15-图表(1).png


16-作者简介1(1).png

17-作者简介2(1).png


文中图片来源: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202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1-2022》、2022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20-2022年四川省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区分布》、四川省统计局和重庆市统计局《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监测报告》、重庆市统计局《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情况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到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2021)》、《重庆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2022)》、新华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跑》、农民日报《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中国经济导报《共建“一带一路”,重庆跑出“加速度”》、中国新闻网《重庆提速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与四川共拓“朋友圈”》、四川观察《四川外贸首破万亿大关》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