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三个做优做强”持续纵深推进 数看三大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成效

2023-12-05 浏览量:2993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编者按

成都正全力以赴抢抓窗口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岁末年终,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从企业、区域、数字经济、要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切入,推出2023成经智库系列研究专栏敬请关注。


本期为企业专题研究第一篇,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财政与金融研究所)结合实地调研情况,综合运用企业迁移、项目招标及中标数量、专利联合申请等大数据,从企业关联、创新协作、业务联系等维度,观察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经济协同联动发展实况。


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突出协同共进发展,推动中心城区先行引领,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做强郊区新城战略支撑,着力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格局”。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核心在于聚焦全市“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功能定位,通过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区域间功能协同互补,加速产业创新联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进而共同支撑城市功能实现整体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间企业联系日益紧密


从企业联系维度来看,近年来,成都市各区域间企业联系日益紧密,市域范围内企业迁移、异地法人股东新设企业均呈现“面拓宽、量增加”的良好态势,说明企业推进跨区域合作的意愿持续提高,有助于区(市)县推动落实产业建圈强链的各项部署,为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坚实了基础。

从企业关联范围来看,2022年成都市三大区域累计建立112对跨区域企业迁移联系,其中,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实现跨区域企业迁移联系全覆盖,郊区新城跨区域企业联系覆盖率达93.3%。

从企业关联强度来看,2022年,成都市三大区域跨区域企业迁移数量较2021年增长7.7%,跨区域异地法人股东新设企业数量较2021年增长11.9%。


1-图表(1).png


协同创新联系范围有所扩大


从创新协作的维度看,2022年三大区域在跨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方面累计建立了39对联系,在专利转移方面跨区域建立了16对联系,其中,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立的跨区域专利转移联系均较2021年不同程度增多,跨区域协同创新的联系范围有所扩大,反映出成都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协同的意愿不断提高,有助于加速区(市)县间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全面增强全市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其中,中心城区是周边区域联合开展专利申请的主要合作区域,而城市新区创新溢出效应逐步凸显。

2022年,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中,约六成以上联合申请专利所在地均是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作为联合申请专利所在地的占比为22.7%-34.9%;同时,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分别有51.7%、75%的专利是来源于城市新区。


企业业务联系拓展增多


从业务联系的维度看,近年来,成都市绝大部分区域间业务联系的范围有扩展、数量有增加,区域间业务关联呈现出“面扩量增”态势,说明成都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协作,有助于推动区(市)县跨区域产业协同联动程度不断加深,为全市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撑。

从项目招中标联系范围来看,2022年,成都市三大区域建立跨区域项目招中标联系数增加至101对,其中城市新区、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分别与跨区域的20、11、14个区(市)县建立联系。同时,中心城区是全市项目投资首选地,既是项目中标主要所在地,又是项目招标主要输出地,2022年该区域中标项目总量占全市比重近八成,招标项目总量占全市比重近七成。


2-图表(1).png


总体来看,成都区域间跨区域经济协同联动整体呈现出“量增多、面拓宽”的良好发展态势,区域间整体经济联系度不断改善提升,其中,中心城区与城市新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两个区域相互间的企业迁移、专利转移转化、招投标活动均更活跃,郊区新城与中心城区、城市新区的经济协同联系有待加强。



原文刊载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和成都日报联合主办的《成都经济观察——成经智库系列研究》(2023年11月29日《成都日报》第05版),有删改。


3-作者简介(1).png


文中图片来源:图虫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