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数字化转型:打造成都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3-12-12 浏览量:3213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国有企业,正加速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

成都大力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持续竞争新优势,对于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成都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先发城市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做法,立足成都实际,从智慧国资监管与集团管控、产业数字化创新、数字产业化发展、挖掘数据价值、夯实转型基础设施、完善转型生态等方面,为成都深入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


1-标题(1).png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不是国企的“选修课”,而是关乎国企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已成为实现国企改革各项要求的重要抓手。当前,先发城市大力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出台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2-图表(1).png



(一)上海:以“优政策、强示范、用数据、搭场景”提升国企数字化竞争力


上海围绕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政策机制、拓展示范应用、挖潜数据价值、构建转型场景,全面提升国企数字化竞争力,助力上海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

一是创新政策机制。上海加强国企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推进本市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等政策,提出到2025年,80%以上国企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上海将数字化转型目标纳入本市国企领导人员《创新使命责任书》签署范围;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增长不低于对外投资及费用的年均增长,目前90%以上的市属重点企业将数字化相关指标纳入企业及部门的业绩考核。

 二是拓展示范应用。上海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率先开展专项评估,推进90%的重点子企业主要或关键业务实现数字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市属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近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制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一厂一案”,改造一批智能工厂。

三是打造国资数据“富矿”。上海深入践行“数据是资产”理念,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为核心,推进公共数据、国企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开发利用;构建“1+N”数字赋能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组建上海数据集团,开展数据资产化研究与实践,推动企业全国首发数据产品、数字资产;应用国资监管数据,绘制国企“监管画像”,创新监管方式。


3-图(1).png

2022年9月29日,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四是创新应用场景。深化国企数字化转型场景“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及系列沙龙,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场景遴选与宣贯,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发布268个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与场景协同,推动构建数字化转型协作生态。


(二)北京:立足“四个突出”建设数字国企,融入标杆城市建设


北京立足于“四个突出”,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国企,并积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助力数字经济与国有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突出服务首都。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落实《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任务要求,将国企数字化转型融入标杆城市建设,引导国企在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社会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突出战略引领。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重点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推广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工厂;重点打造技术领先、数据密集、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数字产业,增强国有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动能。

三是突出“一企一策”。实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国企“十四五”规划,“一企一策”精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建立国企数字化转型对标机制和咨询诊断机制。

四是突出开放创新。坚持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合作共赢等数字化转型理念,加强与数字技术领域先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探索构建“揭榜挂帅”“赛马”等联合创新机制。


(三)深圳:服务城市“新基建”,再造数字领域“新国企”


聚焦国企数字化转型项目、服务城市“新基建”、构建数字产业发展生态,紧贴国企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建设,加快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升级,再造数字领域“新国企”。

一是注重数字化转型项目支撑。建设国企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库,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以重点示范项目为抓手,带动更多数字化转型项目快速铺开,以点带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是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新基建”。聚焦深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发挥国企基础支撑作用,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高效算力体系、泛在感知系统、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城市决策指挥平台等建设,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4-图.jpg

2023年11月14日,深圳龙华区“全域全信创”数字孪生城市平台正式发布


三是强化综合保障。要求国企“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建立转型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企业挂图作战,确保数字化转型任务有序推进。建立企业“一把手”负责制,将相关举措、重点项目纳入企业考核指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聚焦组织转型,重塑高效专业的财务数字化运营体系,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管理。


(四)南京:构建“1+10+1”数字国资新格局,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南京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行国企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启动“数字国资”建设,构筑“1+10+1”数字国资新格局,赋能国资监管效能提升和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一张数字化监管网。南京建设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以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方式优化和监管效能提升,着力打造企业画像、投融资管理、经济与财务指标监视三大主题可视化驾驶舱,实现重点监管业务全覆盖,以高质量国资在线监管保障数字国资高质量推进。

二是打造1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在数据运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科技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具备成熟数字业务的标杆性企业和具备复制推广潜力的标杆性场景,引领带动国企数字化转型。


5-图.jpg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

 

三是系统性培育一批数字化产业。聚焦数字城市底座、信创安全、数字信任、智慧物联、数字新经济等领域,培育具有数字技术核心能力的数字科技企业。


6-标题(1).png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政府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搭建智慧国资监管平台,推动国资监管数据、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等汇聚共享和应用,成立成都数据集团,打造“智蓉云”等数字基础设施;企业层面,各市属国企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加快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发展,成都应充分借鉴上海、北京、深圳和南京等先发城市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做法,以智慧蓉城建设和产业建圈强链为牵引,聚焦国资监管和集团管控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创新、数字产业化发展、挖掘数据价值、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全面提升国企数字化转型水平和数字竞争力,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国资监管和集团管控数字化水平


聚焦国资监管方式创新与效率优化,借鉴南京、上海等地经验,从政府层面,深入推进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打造数字监管体系;围绕企业集团管控协同创新需求,从企业层面,推动企业一体化集成管控平台建设,完善各类职能管控系统,提升国资监管和企业集团管控能力。

一是深化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政府层面,深化成都国资国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等智慧监管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强化业务数据集成和综合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方式优化和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全链条监管,及时发现经营问题和风险隐患,打造智慧国资监管体系,以高质量监管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企业集团管控数字化水平。企业层面,支持成都国企聚焦集团管控协同创新需求,打造智能化决策管理中心,建设完善数字化财务共享中心、项目评审中心和招采中心,迭代升级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职能管控系统,搭建一体化集成管控平台、统一应用门户,实现数据要素资源共享、应用系统集成,有效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二)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创新


聚焦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借鉴上海、北京等地经验,结合成都各类国企行业特点及转型重点,推动数字技术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用户服务等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全业务、全链条数字化变革,构建产业数字化新场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提质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数字化竞争力。


7-图表(1).png


一是推动产品数字化。围绕成都各国企优势行业领域,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品的数字化水平和附加价值,打造智能燃气表、智慧物联杆、智慧场站等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二是推进生产运营智能化。面向国企生产运营场景,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运营全流程、各环节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实现生产运营、业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进用户服务敏捷化。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服务渠道,构建敏捷响应的行业用户服务平台,动态采集产品使用和服务过程数据,提供各类延伸服务,实现从订单到交付全流程按需、精准服务,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响应能力。


(三)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面向行业市场需求,支持企业突破一批行业数字技术、打造城市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数字产业等,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探索数字产业化新赛道,培育企业新业务增长点。

一是突破一批行业数字技术。聚焦企业重点发展方向,选择优势行业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加快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核心技术。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研发任务,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同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打造城市融合基础设施。围绕智慧蓉城、新基建等领域,发挥成都兴城集团、成都城投集团、成都产业集团、成都交投集团等国企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极开展智慧蓉城物联感知平台、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数字市政、数字金融等融合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服务智慧蓉城建设。


8-图(1).jpg

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产业。依托成都数据集团、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锦泰保险、成都传媒集团等国企,推动数据资产运营、数字银行、数字营销、平台服务等数字业务发展,培育新业务增长点。面向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培育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输出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和解决方案。


(四)挖掘数据要素资源价值


围绕数据要素“高效率汇聚、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应用”,借鉴上海经验,推动成都国企深化数据资源建设,建立覆盖企业全业务链条的数据汇聚、治理和应用体系,为企业治理和业务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强化数据汇聚共享。推动企业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支撑企业职能管控、生产经营数据采集和汇聚,形成企业数据资源一张图。

二是推进数据治理提质。深化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明确企业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加强源头数据治理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推动数据可用、好用。

三是深化数据应用开发。强化企业数据应用开发,挖掘数据价值,以数据驱动企业职能管控和生产运营创新。探索建立数据资产清单,支持企业参与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提升国资监管数据、国企经营管理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汇聚规模和应用水平,推动跨层级跨领域融合共享。

四是推动数据跨界融合利用。发挥成都数据集团国企主力军作用,依托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聚合公共、行业、社会数据资源,推进公共数据、国企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开发利用,打造高质量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


9-图(1).png

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


(五)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


持续推动5G网络、算力设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级提升,建设完善各类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供基础支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提升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借鉴深圳经验,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持续推动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规模化部署,强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等重点场所的深度覆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高标准建设和运营成都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用好“算力券”,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全面增强工业互联网服务能级,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供基础支撑。


10-图(1).jpg

成都超算中心

 

二是支持企业搭建数字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搭建基础数字技术支撑平台、数据集中共享平台和数字化技术中台,推进业务数字化综合集成。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引导企业上云、用云,实现基础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核心数据和设施设备、运营管理系统上云上平台,持续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注智赋能。


(六)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建设完善多层面协同、多主体参与的行业数字化协作平台,推动企业内外部资源共享和协作,发布国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共同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

一是建设完善行业数字化协作平台。借鉴上海经验,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依托产业优势,发挥引领作用,搭建行业数字化协作平台,发布国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增强国企跨区域、跨产业合作能力,组建数字化转型联合体,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共建跨界融合、互利共赢的行业数字化协作生态圈。

二是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强化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云创中心、数之联、华鲲振宇、四方伟业等19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为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提供转型促进服务,降低企业转型门槛。

三是健全数字化转型标准和评估体系。探索构建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为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抓手。鼓励行业领先企业牵头开展或参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导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11-作者简介1(1).png

12-作者简介2(1).png

13-作者简介3(1).png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深圳龙华”微信公众号、“江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图虫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