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三季度成都市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及预测

2021-10-28 浏览量:618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1635405781552063237.png


  三季度以来,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以及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成都经济运行指数连续16个月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预计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0%左右、两年平均增长6.2%左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两年平均增速1.0、0.4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向潜在增长水平趁近。从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特色亮点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显现,市场信心活力稳定向好,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有序顺畅,经济质量效益和民生获得感稳步提升,折射出全市经济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高质量发展潜力。

  但与此同时,全市经济也面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攀升、部分原材料及要素供给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复等对工业企业产能、投资增长空间、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带来的严峻挑战,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持续减弱,部分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全市经济短期内承压明显,预计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9.5%左右。


1635405825328066091.png

图1 2019年10月-2021年9月成都经济运行指数1走势图


1635405979655009351.png


(一)经济恢复支撑稳定: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外贸增速趋于稳定


  三季度,尽管疫情反弹、缺芯、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加大了成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但得益于外需保持旺盛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推动,全市电子信息等高技术领域的产品生产、进出口以及投资始终保持在较快增长水平,支撑全市工业经济贡献能力再度增强、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增速逐步趋于稳定。

  预计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支撑二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度达到31.8%,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1.8%左右,两年平均增长9.8%左右,高出2019年同期0.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18.9%。

  一是工业生产运转和经营效益保持稳定,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引领增长。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趋稳走势,且增速总体保持在较快增长水平,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环比小幅下滑0.5个百分点但降幅环比收窄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6%,较1—7月、上半年分别小幅下滑0.2、0.5个百分点。

  工业先行指标保持稳定。1—8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1.5%、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7.4%,均保持在良好运行区间。

  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引领增长。1—8月,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七成以上的五大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2.6%,增速分别高出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产业18.1、15.7、13.0、11.5个百分点;石化产业从去年疫情和原油加工计划调减的影响中显著恢复,实现快速放量增长。 

  龙头企业支撑有力。规上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问卷调查显示²,大型企业订单量、利润、产值、营业收入等经营性指标同比增长水平明显好于中小微企业。

  对比来看,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1、0.8个百分点,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4、7位,处于居中水平。


1635406255514092825.png

图2  2020年8月—2021年8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二是投资效益持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拉动作用显著。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9.6%,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2.5、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速的差距收窄至0.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1—8月,机械工业、电子信息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8.1%、13.9%,分别高出工业投资增速(9.1%)19.0、4.8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投资支撑作用较强。1—8月,服务业投资增长12.5%,拉动全市投资9.6个百分点、贡献率约达78.3%³。

  对比来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出全国5.4个百分点且领先优势连续5个月扩大,与四川省基本持平,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第3、4位,处于相对领先位势。


1635406334362007428.png

图3  2020年8月—2021年8月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


  三是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领先增长。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在高基数前提下呈稳定增长态势,1—9月实现进出口总额5861.3亿元,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在19%左右;其中,出口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速连续4个月稳定在20.5%左右,进口增长9.4%、两年平均增速连续6个月稳定在17%左右。

  机电产品仍占出口主导地位。1—9月,机电产品出口为3014.8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出口的比重高达89.0%,其中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平板电脑占比分别为27.3%、21.2%和16.6%。

  一般贸易与民营企业保持领先增长。1—9月,一般贸易同比增长30.5 %,增速高出加工贸易28.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33.2 %,分别高出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25.0、17.3个百分点。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稳定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802.6亿元,同比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30.8%)较上半年、一季度小幅提升0.8、0.3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成都进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领先全国、全省8.0、0.4个百分点,在7个国家中心城市⁴、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居第3、4位,但领先优势较上半年有所收窄。


1635406402316054295.png

图4  2020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对外贸易走势情况


(二)经济带疫运行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业快速恢复、消费市场总体稳定、要素流动有序通畅


  三季度,尽管面临疫情反弹的冲击,但在聚集性服务业快速恢复、生产性服务业良好运行和线上消费较快增长等支撑下,全市服务业经济和消费总体处于稳定恢复区间;并且,得益于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全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运转通畅,疫情反弹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周期明显不及往期。

  预计,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6.5%,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下滑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63.8%左右、较上半年下滑6.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9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5.9%,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下滑1.1个百分点。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聚集性服务业快速恢复。1—7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58.3亿元,同比增长28.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4%,较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三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1.3%、29.0%;其中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1.0%、28.5%、19.3%、18.5%、18.2%、16.2%、3.6%,环比分别增长21.4%、19.5%、18.9%、43.2%、37.8%、46.5%、36.1%。

  聚集性服务业快速复苏。9月全市举办重大展会次数(10次)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加6次,全市人均购物中心商业面积、人均购物中心数量较上半年分别增长3.2%、3.7%,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环比分别增长37.8%、42.3%;中秋节假期间,30户重点商贸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4%、25.4%。

  二是消费升级持续进行,线上消费高速增长且贡献提升。1—8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5.9亿元,同比增长19.0 %、两年平均增长6.2%,较上半年分别回落5.0、0.8个百分点。

  消费引领能力持续提升。截至7月末,全市已打造“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180个、周末经济主题点位12类、夜间经济示范点100个;1—8月引进首店数量(478家)居全国第三。


1635406632255015600.jpg

图5  2021年中秋假期,游客在龙泉山顶拍摄美丽风景


  居民消费持续升级。9月,全市高消费群体占比⁵为24.7%,较2019年、2020年同月分别提高7.2、0.5个百分点。

  线上消费高速增长、贡献提升。1—8月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9.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系数⁶达72.1%,较上半年、1—7月分别提高7.3、5.0个百分点;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4 %、20.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13.9%,较上半年、1—7月分别提高1.7、1.9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领先全国2.3个百分点,落后全省0.3个百分点;在8个国家中心城市⁷中排第3位,仍具一定比较优势。


1635406691978093323.png

图6  2020年8月—2021年8月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三是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运转通畅,经济运行微观基础保持稳固。人流量、客流量快速恢复。1—8月全市全社会客运量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下滑1.5个百分点,但考虑到9月轨道交通客运量、双流机场起降架次环比分别回升16.4%、41.5%,预计前三季度客运量将明显回弹。9月,全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为18787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2%,恢复程度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杭州、深圳中排第3位;其中,消费能力较强的25—45岁消费者占比⁸达64.5%,居11个对标城市第6位。

  物流量稳中有升。1—8月,全市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0.4%,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

  资本活跃度再创新高。前三季度全市创投融资事件数量已分别较2019年、2020年全年增长27.3%、19.0%⁹,科技企业获信用贷款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1%、60.3%,天使投资基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6%、20.1%。

  技术交易积极开展。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技术交易额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11.1%。


(三)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蓄积: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市场信心快速恢复


  一是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新经济持续迸发新活力。9月,成都已连续14个月居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第2位,在国内仅次于北京。

  创新资源加快汇聚。截至9月末,拥有国家、省、市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数量分别增长至74、92、10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8%、15.1%,双创企业团队较上半年增长3.7%。


1635406883778074132.jpg

图7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人才吸引力保持领先。对95后人才的吸引力居全国城市第7位,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仅次于北上深。

  二是市场主体保持活跃健康。前三季度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9%,增速较上半年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9月企业注册数量环比、同比分别增长47.7 %、59.6%,达到2020年以来单月新高。9月,新增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在8个国家中心城市¹⁰与深圳、杭州中分别居第1、4位;全部企业发生负面舆情事件数量在10个对标城市中居第7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四)发展红利切实惠及民生:社会收入持续恢复、居民获得感稳步改善


  一是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持续恢复。企业利润总体延续修复态势,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比重(7.0%)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1.2、0.3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领先增长。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3 %、两年平均增长7.4 %,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5.6、1.0个百分点,高出2019年同期2.2个百分点,比其他7个国家中心城市¹¹、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和全国分别高出3.6、1.2、1.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较2019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同类城市。三季度成都平均薪酬¹²环比增长1.3%,增速居全国20个重点城市第2位,并且普通员工薪酬增速(1.3%)高于主管、经理、总监,也领先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杭州。

  二是消费品价格和居民感受稳定向好。1—8月,成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小幅回升1.0、0.2个百分点,除水产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医疗保健类消费品价格指数超103.0%外,其他品类均保持在温和增长区间甚至小幅下滑。9月全市民生获得感指数¹³为83.03,较上半年提升0.79,居民在住房、教育、社保领域获得感相对较高。


1635407064045026261.png


(一)需要着重缓解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以及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等工业供给侧压力


  四季度,考虑到全市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自6月以来持续下降、国际运价大幅上涨和运力不足等因素,预计后续外需拉动将呈回落走势,叠加“缺芯”的持久影响,当前我市增长最快、支撑最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企业高位趋缓风险可能增加;同时中小企业、下游企业同时承受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行、产品价格下调的双重挤压,调查发现,前三季度近7成以上受访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平均涨幅达40%、占总成本比重同比提高22.9%;受访企业用工成本平均上涨24.0%,约23.9%的企业劳动力供给已严重不足。


(二)需重视疫情、行业治理及收入增长放缓等中长期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今年以来,受疫情、教育和游戏行业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市消费增长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防风险储蓄意识增强、超前消费意愿降低等挑战,制约消费增长后劲。三季度全市平均薪酬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3%、9.0%,较二季度分别下滑2.9、0.7个百分点;住户存款占全部存款比重连续9个月保持在40%以上,截至8月末为40.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贷款增速连续13个月低于10%,1—8月两年平均增速(9.7%)低于2019年同期2.1个百分点。


(三)需关注地方债务监管收紧、专项债发行受限及企业流动性不足等情景下的项目投资接续问题


  四季度,考虑到城投平台在信贷、债券、非标等再融资渠道都将受到新一轮监管收紧,预计基建投资后续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同时,今年以来成都企业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呈波动下滑走势并低于企业产值增速、原材料成本增速,反映出企业流动性有所回落,将不利于未来民间投资的持续回升;此外,房地产销售低位增长和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及按揭贷款收紧仍在持续影响房地产回款速率,房地产投资后续增长乏力。


1635407456650059243.png


(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持续分化,风险因子更加复杂多变


  三季度,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略有放缓,呈现出发达国家领先发展中国家复苏、商品贸易领先服务贸易复苏等运行特征;四季度,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全球通胀压力较高、供应链持续受阻、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积累、国际货币政策转向和国际经贸摩擦等风险因素均有可能对中国以及成都经济运行产生扰动。OECD、IMF在9月、10月分别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7%、5.9%,均低于先前预测0.1个百分点。


(二)全国经济复苏动能边际趋弱,但总体仍延续稳定修复态势


  三季度,受疫情、汛情以及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全国经济复苏动能边际减弱,但受益于出口替代效应和高技术产业稳定发展,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四季度,在疫情扰动、部分行业监管趋严、能耗双控以及国际供应链不畅的大环境下,国内经济供给约束仍然较大,但考虑到出口替代有拖尾效应、宏观政策继续显效和服务业发展信心回升等积极因素,预计全年全国经济运行将持续恢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OECD、IMF分别预测2021年全国经济增长8.5%、8.0%。


(三)全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蓄势稳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好的运行特征


  四季度,随着成都疫情反弹影响逐步消退、国内经济稳定修复,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质量提升带来的新增长动能持续释放,经济继续保持向好恢复态势具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存在的芯片严重短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用工和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将较前期有所缓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将进一步显效,加上前期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投产运行,将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在聚集性服务业加快复苏,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线上”相关服务业较快增长等带动下,预计服务经济将呈现稳步回暖、稳中有好的发展走势。 

  从需求端来看,在三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逐步放量、政策红利带动民间投资信心持续恢复等积极因素支撑下,预计全市投资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同时,国庆、“双11”、“双12”等频繁线上促销活动的举办和跨省市旅游的复苏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复苏动能,叠加去年四季度消费低基数因素,预计全市消费也将呈现平稳较快回升势头;外需短期内保持旺盛和我市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带来的集聚辐射效应扩大将有力支撑进出口稳增长。

  综合来看,四季度,全市经济将在供给端保持韧性的同时实现内部需求的平稳较快复苏,在高质量发展中蓄势稳行,呈现出平稳增长、稳中有好的发展特征。结合先行指数领先实际经济运行7—10个月的运行规律(全市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在今年9月出现小幅回升迹象),初步测算得到,全年全市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5%左右、两年平均增长6.7%左右。


1635407792256071623.png

图8  2013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先行、一致指数¹⁴走势情况


文中图片来源: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国网四川电科院、wind数据库、《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智联招聘、泽平宏观)、第一会展网、赢商网

文中注释说明:

1. 经济运行指数(EOI)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大数据构建的用于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数,包含经济景气指数(EPI)、经济活力指数(EVI)、经济信心指数(ECI)和经济质量指数(EQI)4个分项指数。数据源为主流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平台、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都市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网络监测平台等。

2. 数据来自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及成都市23个区(市)县,涉及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包含了大型、中型、小微型以及民营、国有、外资或合资等企业类型,回收问卷1045份,有效问卷1040份,调查时间截至10月12日。

3. 服务业投资贡献率均是根据历史绝对值与增速测算得到。

4. 受数据获取限制,未对比天津、郑州。

5. 客群消费水平分布是基于对各城市区域内的购物中心和独立百货的监测,计算得到的各消费水平分类的顾客的比例。

6. 网络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系数=网络零售额增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100%。

7. 由于西安不公布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故未进行对比。

8. 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是基于对各城市区域内的购物中心和独立百货的监测,得到的各月日均场均投射客流。

9. 基于天虎科技每月公布的成都重要投融资事件的整理计算得到。

10. 由于郑州未更新最新数据,故未进行对比。

11. 受数据获取限制,未对比天津。

12. 指当季总收入的月平均值,不包括年终奖在内,数据来自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薪酬调研报告》。

13. 民生获得感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互联网上民众在讨论监测话题时的评论并进行情感分析,得出的反映监测期内网民对特定主题评论倾向的指数。该指标值介于0-100之间,数值越高表明网民对民生领域获得感越强。

14. 宏观先行指数、宏观一致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反映未来经济走势的宏观先行指标和反映当前经济走势的一致指标合成,宏观先行指数用于预警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和变动情况,宏观一致指数用于监测当前宏观经济走势情况。


1635407888715012399.png


1635407920011096573.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