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从五、六、七普数据看近20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变化特征

2023-07-18 浏览量:6273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党的二十大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区域战略写进报告,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已接近1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城市间频繁的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愈加明显。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以下简称五普、六普、七普) 数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20年来人口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注:本文研究的人口数据来源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由于人口普查数据是以区 (市) 县为单元的统计数据,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内所涉区 (市)县均整体纳入本文研究范畴。具体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基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开州、云阳等29个区 (县) ,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 、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 、雅安 (除天全县、宝兴县) 、资阳等15个市。


2-标题(1).png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先降后升,双城的核心地位不断凸显,川中丘陵地区人口外流明显


根据五普、六普、七普数据,2010-2020年十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常住人口增加了728.13万,增幅为8.1%;但2000-2010年十年间减少了343.11万,下降了3.7%。这表明2000-2020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常住人口先降后升,实现较大逆转,尤其2010-2020年吸引了大量常住人口集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中仅有成都和泸州2个城市2000-2020年常住人口呈现持续增长,其中成都2010-2020年增加了581.9万人,增幅达到38.5%,是同期全国常住人口增幅最高的城市之一。达州、德阳、乐山、雅安、南充、内江、遂宁、资阳和自贡9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资阳、内江、遂宁、自贡的降幅排在前列,分别为29.7%、27.1%、19.1%和17.9%,人口外流现象突出。而重庆、广安、眉山、绵阳、宜宾5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即2000-2010年常住人口下降,2010-2020年常住人口增加。其中近十年增幅最高的是重庆,增加了359.3万人,增幅为14.7%。可见成都、重庆对人口的吸引作用加强,常住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双城”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4-图表(1).png


(二)人口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向西北偏移”的趋势,人口集聚多级核现象逐渐消失,成都极化明显加剧


本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市)县统计口径的五、六、七普数据进行空间离散化¹,然后做核密度分析²,得到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直观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分布情况。


6-图表(1).png


从人口聚集程度分级结果来看,2000年和2010年的空间差异性变化不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明显呈现出多极核的空间格局,以成都中心城区及重庆中心城区2个极核范围最大,其余城市主城区也存在点状极核。而2020年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与2000年和2010年对比,变化显著:一是成都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极值区域范围明显扩大,极化加剧。其余城市人口高密度极值区域或消失或显著收缩,重庆中心城区极值区域收缩的最为明显。二是成都、重庆人口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蔓延的趋势,且两个城市人口密度次高的区域都显著扩大。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几何中心³为原点,统计八方位人口数,形成人口分布雷达图分析发现:200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向西北偏移”的趋势,其中东南、西-西北方位人口流入明显,即成都中心城区、重庆中心城区所在方位是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而其他方位均有人口流出的趋势。


7-图表(1).png


(三)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特点,但依然处于人口红利期


七普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0-14岁人口的比重为15.2%。与2000年五普数据、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分别下降2.1、0.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为67.4%,与2000年、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7.2、5.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7.36%,与2000年、2010年相比,分别上升了9.4、5.9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特点,即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从城市角度来看,除成都、德阳、乐山、绵阳和遂宁5个城市外的其余11个城市均符合“两降一升”的特点。而成都、德阳、乐山、绵阳和遂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少儿人口的比重与2000年五普数据相比下降,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却出现了小幅回升。成都少儿人口占比13.28%,较2010年六普数据增加104.13万人,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1689679204683023186.png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通常可以用“人口总抚养比”来判断:既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来表示,当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就称为“人口红利期”。

七普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总抚养比达到48.4%,接近50%的数量型人口红利临界点。从城市角度来看,成都、重庆、绵阳、雅安、乐山、德阳还处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成都人口总抚养比在16个城市中最低,仅36.8%,人口红利优势明显。


10-图表(1).png


(四)高学历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但占比不高,人口高质量发展尚需努力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30.26万人,虽然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4.2%,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48.8%,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2780人增加到14653人,但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仅为1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

从城市角度来看,16个城市近20年来高学历人口数量都在迅猛增长,但占比整体较低。除成都、重庆外,其余14个城市高学历人口占比都低于全国水平。2020年,成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25.6%,低于北京(42.0%)、南京(35.2%)、上海(33.9%)、武汉(33.9%)、西安(31.0%)等城市,排名全国第14位,而重庆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仅16%,与这些城市的差距更大。


12-图表(1).png


从区(市)县角度来看,高学历人口集中在成都中心城区和重庆市部分中心城区内。其中,以成都市的高新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温江区7个区最为集聚。成都高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45.9%,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人口学历最高的区域。重庆南岸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32.3%,是重庆市内高学历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13-图表(1).png


上述数据表明,成渝两地尽管拥有庞大的常住人口数量,但人口学历整体不高,人口高质量发展还需努力。


(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需要重点考虑养老问题


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京津冀城市群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约为13.9%,长三角城市群占比约为15.1%,粤港澳大湾区仅为8.6%。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65岁及以上人口1694万人,占比为17.4%,与其他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老龄化程度更深。

从城市角度来看,16个城市近20年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除成都外,宜宾、雅安、重庆、泸州、达州、绵阳、乐山、广安和遂宁这9个城市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而德阳、眉山、资阳、南充、内江和自贡6个城市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0%,进入超老龄化阶段。2020年,成都65岁及以上人口285万人,占比为13.62%,虽然相比2000年提高了5.4%,但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老龄化程度最轻的城市。


15-图表(1).png


从区(市)县角度来看,成都市中心城区(除新津区、青白江区外)和重庆市中心城区(除北碚区、巴南区外)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老龄化程度最轻的区域。而区域内近四成的区(市)县已经迈入超老龄化阶段


16-图表(1).png


上述数据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老龄化程度虽然不断加深,但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还相对年轻


17-标题(1).png


从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协同发展问题:由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极化作用日益明显,对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双核”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而成渝两地之间的其他城市大部分都是人口外流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从人口-经济-空间三者协同的角度关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高质量发展。

二是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挑战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少儿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的特点。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因此,要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供给带来的挑战。

三是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人口学历层次问题:尽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龄人口数量规模大,依然处于人口红利期,但高学历人口占比相对较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要素供给面临挑战。


18-作者简介1(1).png

19-作者简介2(1).png

20-作者简介3(1).png

文中图片来源: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文中注释说明:

1. 人口数据离散化的空间约束范围使用的是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中的人造地表。人造地表是指城镇等各类居民地、工矿、交通设施等,不包括建设用地内部连片绿地和水体。

2. 核密度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既可计算点要素的密度,也可计算线要素的密度,还可用于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像元的邻域内的线状要素的密度。

3. 几何中心: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中,通常用于表示一个区域的重心或中心位置,只跟区域的形状有关,区域形状不变时,这个点的位置不变。因此,做为本文研究区域的原点位置,它可以更好地反映人口在3个时间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方向。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