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一季度成都市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及预测

2022-04-27 浏览量:861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近日,成都市202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正式对外发布,数据显现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94.9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6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02.60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3301.75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1亿元,增长3.1%;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增长22.2%。

  与2021年同期和全年相比,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特别是3月环比增速呈下滑趋势,说明全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一方面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高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更加复杂严峻以及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紧张、物流供应链运转不畅、人员流动受阻和消费服务业发展受限等不利因素对全市经济企稳恢复进程产生了较大冲击影响。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国家、省、市系列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的积极效应持续显现,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一批重大产业化、功能性、民生型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四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建圈强链步伐加快从供需两端催生的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支撑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市场.预期信心和微观主体活力总体稳定,工业、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支撑有力,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效提升态势较为明显,居民就业较为充分、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总体平稳。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在实现稳健起步、良好开局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积极的发展变化和趋势特点。


1651049755525046838.png


  从经济增长来看,一季度全市GDP在去年同期增长17.3%的高基数背景下实现了5.0%的增长,若剔除疫情对2020年和2021年一、二季度GDP增长的基数扰动,5.0%的增速与去年三、四季度当季增速(分别为4.2%和5.2%)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同时也趋近自身潜在增长水平,表明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恢复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接连遭遇了2月本土疫情和3月以来国内多地疫情散发的双重冲击影响下,经济运行仍然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1651049778815053183.png

图1  2021年一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成都市单季GDP总量及增速情况


  从整体运行来看,宏观模型监测显示3月成都经济运行指数¹达到40.14,连续19个月稳定在39以上,经济景气指数、经济活力指数、经济信心指数运行总体平稳、未出现明显大幅波动,特别是经济质量指数和经济韧性指数呈现出稳步提升态势,表明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冲击影响更多是短期的局部的可控的,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保持稳定向好,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仍在延续,并且仍然具备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基础和条件。


1651049818871092089.png

图2  2020年2月—2022年3月成都经济运行指数走势


  从就业物价来看,尽管受国际局势紧张和疫情冲击影响,以粮食、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但援企稳岗政策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也会不断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从稳存量和扩增量两个方面为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提供支持,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有所下降,每亿元GDP带来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提升。另外,保供稳价取得明显成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影响总体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平稳,CPI连续8个月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1651049862598011664.png

图3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成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


1651049916879089017.png


  一季度,全市经济在延续恢复发展态势,GDP增速以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随着经济继续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也显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保持活跃发展态势


  市场主体既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是支撑经济持续恢复的底气和韧性所在。从一季度来看,市场主体活跃度一方面表现在全市新增企业数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全市新增企业数量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杭州中仍然能够保持在第2位的领先位势,这既体现了城市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资源聚集力,也说明全市经济发展势能和空间仍然较好。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企业项目招标、人才招聘、资金筹措以及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高频指标上,一季度全市新增项目招标数量和新增招聘岗位数量在国内城市中都保持了相对领先位势,企业融资行为也较为活跃,表明企业市场预期总体稳定,生产经营活动延续扩张态势。


  (二)工业和进出口稳增长支撑作用显著


  受益于外需的持续拉动、疫情对药品及防疫物资需求增大和国际油价变动提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医药健康产业以及石油化工产业增长势头强劲,相较于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一季度全市工业显现出较强的韧性,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继续保持领先全国、全省的增长态势,第二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同比、环比分别提高12.9、11.7个百分点。


1651050069198032145.png

图4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


  与此同时,随着持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成都机电产品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比重已经超80%,在生产替代效应的拉动下,电子信息以及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外贸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2.2%、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


1651050158687016417.png

图5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成都进出口增速走势


  (三)投资结构优化趋势更加明显


  无论是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还是产业体系的升级往往最先表现在投资结构的优化上。从一季度投资数据来看,高能级、高附加值产业化项目成为主要投资增量,推动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加快发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0%,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达11.5%、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较去年三、四季度低于10%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且,伴随高能级、高附加值产业化项目的签约和落地,一大批优质的创新企业、顶尖的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创新平台也在加快向成都汇聚,使得全市投资结构优化效应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


1651050194609092097.png

图6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


  (四)消费和服务业升级步伐加快


  一季度,国内疫情频发和本土疫情反弹导致成都城市客流明显衰减,使得全市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和服务业复苏步伐再度放缓,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分别增长4.2%、3.1%。

  但即使在低迷的增速下,成都消费和服务业经济的结构性亮点也不容忽视,全市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和不断升级的新消费内容正在为消费市场回补注入新的动力,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速高达21.9%,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26.3%、53.2%;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正在为服务业经济修复注入更强动能,一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3%、30.4%。


1651050233022068265.png

图7  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的新能源汽车


1651050267551087293.png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严峻性持续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在国内外风险交叉传递、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影响制约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一些突出困难问题需要积极应对,一些潜在风险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一)工业经济面临生产价格上涨、流通受限和需求收缩等多重挑战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多国疫情恶化和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扩散,拉动原油、煤炭、镍、锌、钯以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而由于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预计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将有所加大。

  同时,在俄罗斯与欧美制裁和反制裁的博弈中,全球石油、芯片、电子特气、钯等原材料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也将有所加大,并且,考虑到上海、长春等与成都产业配套联系紧密的城市停工停产和物流封锁产生的影响,预计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将遭受更大的挑战,使得部分企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个别企业甚至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此外,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更加不稳定的背景下,外部需求收缩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均可能对成都企业预期产生冲击,使得部分企业对未来扩大投资和生产持谨慎观望态度。


  (二)服务业和消费受到短期疫情冲击和长期预期减弱的双方面影响


  在“4•1”本土疫情叠加全国疫情频发的外部环境下,成都部分零售、餐饮、文娱商户由于防疫措施限制或者自身经营预期减弱等原因选择暂停营业,同时,外地来蓉以及成都市内本土的线下客流均明显衰减,使得成都聚集性服务业和消费面临短期内供给和需求双双减弱的困境。

  此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比放缓,以能源、粮食、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终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效应不断显现,尤其是对交通类消费品等生活相关消费品的影响在持续加大,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有所增高,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居民对通胀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将对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加大服务业经济和消费的复苏压力。


1651050338942021200.png

图8  2021年3月—2022年3月成都日场均投射客流


  (三)投资面临重点行业存有隐忧和重点领域支撑不足等结构性问题


  2021年下半年以来,融资监管收紧、建设成本增高、房地价差缩小导致民营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更加趋紧,部分民营企业拿地以及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投资建设的意愿和能力有所减弱,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同时,随着机场地铁建设、大运会场馆设施等项目陆续完工,全市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相对不足,对全市投资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此外,在外部环境和多地疫情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扩张意愿偏谨慎,跨区域的建筑材料以及技术人员流动受限,客观上也将对处于在建过程中的项目投资进度带来一定影响。


1651050387398085575.png


  (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疫后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加大


  上半年,考虑到俄乌冲突可能仍将持续,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措施短期内难以撤出,预计全球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避险情绪将进一步上升、通胀回落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继续干扰全球贸易、投资和消费者信心,叠加韩国、欧洲以及东南亚国家疫情恶化的扰动和美国5月启动缩表、欧央行二季度后如期结束紧急资产购买计划等政策变化的影响,预计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承压,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有所加大。一季度,IMF、世界银行、联合国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分别为3.6%、4.1%、2.6%。


  (二)国内经济短期承压前行,但宏观经济大盘有望保持稳定


  一季度,尽管经济复苏的外部扰动和内部压力有所加大,但全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目前仍未达峰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将遭受更大挑战,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和预期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我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各项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以及经济内生动力仍在持续恢复,总体来看全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也有诸多有利条件。OECD、世界银行、IMF、联合国在近期分别预测2022年全国经济增长5.1%、5.1%、4.4 %、4.8%。


  (三)全市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但供需两侧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二季度,俄乌冲突持续、国内疫情冲击外溢和全市疫情局部反弹等扰动因素对全市经济的冲击将较一季度更为明显,其影响可能延续至整个上半年,全市工业扩能增产、消费活力释放、市场预期提振、企业经营改善等面临较多制约因素和困难挑战;但在稳增长政策力度继续加大、供需持续恢复以及高基数效应有所减弱的支撑下,预计全市经济总体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走势。

  从供给端来看,汽车制造业短期内面临上海和长春等地上游企业停工以及物流运输不畅的困境,增长势头或将放缓,零售、餐饮、文娱等聚集性服务业在疫情影响下将继续呈缓慢恢复走势;但医药制造业在疫情反弹拉动和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等支撑下景气有望回升,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也有望延续稳定发展态势。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消费和线下商品零售的冲击将加大全市消费增长压力,同时后续电子信息产品外需减弱、俄乌冲突下欧洲需求走弱等因素也对全市进出口增长带来一定挑战;但在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签约落地的支撑下,全市产业投资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逐步企稳,投资将继续发挥对需求端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综合来看,尽管二季度全市经济供需两侧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更加严峻,特别是国内一些城市疫情的外溢冲击影响目前看还会有所持续,经济依然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但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对供需两侧冲击影响逐步缓解以及去年高基数效应的持续减弱,预计全市经济总体将呈现平稳增长走势,结合先行指数领先实际经济运行7~10个月的运行规律(全市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一致指数²均于2月后开始下滑),预计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速将回升至5.5%左右。


1651050502184012303.png

图9  2014年3月—2022年3月成都市先行一致指数走势情况



1651050546898003536.png

1651050547146005870.png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部分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

文中注释说明:

1. 经济运行指数(EOI)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大数据构建的用于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数,包含经济景气指数(EPI)、经济活力指数(EVI)、经济信心指数(ECI)、经济质量指数(EQI)和经济韧性指数(ERI)5个分项指数。数据源为主流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平台、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自2022年2月起,通过数据源优化和模型优化,对经济运行指数口径进行了调整。

2. 先行指数、一致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反映未来经济走势的宏观先行指标和反映当前经济走势的一致指标合成,宏观先行指数用于预警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和变动情况,宏观一致指数用于监测当前宏观经济走势情况。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