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顺应人口发展变化特征优化资源配置 助推“三个做优做强”

2022-02-17 浏览量:777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人口发展是城市发展最直观的表征。从全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成都市十年间人口发展不仅有“数量”的增加,更有“结构”的优化,是城市能级持续增强、城市吸引力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集中反映。同时,人口发展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增长、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福利安排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开展科学决策与政策调整的关键前提。因此,密切关注人口发展变化,尤其是把握三个“做优做强”区域的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对成都精准配置资源,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都至关重要。


1645078547511010318.png


  (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稳步扩大,青年人口占比提升


  2010-2020年,成都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稳步扩大,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0年的1112.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439.3万人,比重(68.8%)较2010年下降4.9个百分点。从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来看,2020年,成都市青年人口¹总量达642.2万人,较2010年增加155.4万人,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44.6%,较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


1645078711421080514.png

图1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二)“一老一小”人口比重上升,呈现儿童低龄化与老人高龄化特征


  2020年,成都市0-14岁少儿人口规模为278.1万人,较2010年增加10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3.3%,较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从少儿人口内部结构来看,呈现低龄化特征。2020年,成都市3岁以下人口和3-5岁人口占0-14岁人口比重较2010年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6-14岁人口占0-14岁人口比重较2010年下降5.5个百分点。


1645078773391068792.png

图2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0-14岁少儿人口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2020年,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76.5万人,较2010年增加151.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8.0%,较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内部结构来看,呈现高龄化特征。2020年,成都市60-69岁低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较2010年下降3.2个百分点,70-79岁中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较2010年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1645078799605084679.png

图3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三)中心城区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要分布地


  2010-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量达582.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量为441.6万人,占到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75.9%。从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量的内部分布来看,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量高达344.6万人,占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量的78.0%。新都区(78.3万人)、双流区(76.7万人)、郫都区(63.5万人)、龙泉驿区(58.0万人)、温江区(51.1万人)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市前列。


1645078868997064659.png

表  成都市各区域“六人普”、“七人普”常住人口数量及十年人口增量

(注:“中心城区”包括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郫都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区、

泉驿区、青白江区、新津区。“五城区”包括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金牛区。“城市新区”包括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郊区新城”包括金堂县、简阳市、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

         市、邛崃市、蒲江县和大邑县。)


1645078922428082925.png

图4  2010-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量分布图


  (四)0-14岁少儿人口主要分布区由郊区新城转变为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少儿人口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少儿人口规模增长最快,其0-14岁少儿人口规模从2010年的45.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04.0万人,占全市少儿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26.3%提升至37.4%,成为全市0-14岁少儿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郊区新城0-14岁少儿人口规模占全市少儿人口比重则由36.6%下降为24.4%。


1645078969931045567.png

图5  2010和2020年成都市0-14岁少儿人口分布图


  (五)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高度集聚在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15-34岁青年人口在城市新区快速集聚


  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均有所增加,郊区新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有所减少。在中心城区中,2010-2020年五城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仅增加了32.6万人,年均增长0.9%,而其他中心城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540.7万人)较2010年(311.2万人)增加了229.5万人,年均增长6.3%,高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3.7%)2.6个百分点,占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28.0%提高至37.6%。城市新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实现高速增长(6.3%),占全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9.2%提升至12.3%。


1645079055736094740.png

图6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分布图


  进一步从15-34岁青年人口分布来看,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青年人口规模均有所增加,郊区新城青年人口规模有所减少,但青年人口更多在城市新区聚集。(见图7)2010-2020年,城市新区15-34岁青年人口数量增长了95.1%,年均增长7.7%,占全市青年人口比重由9.3%提高至13.8%,成为全市青年人口的快速聚集地。中心城区15-34岁青年人口数量增长36.2%,年均增长3.5%,占全市青年人口比重由66.1%提升至68.3%,但五城区15-34岁青年人口数量仅增长4.1%,年均增长0.5%,占全市青年人口比重由36.7%下降为29.0%。


1645079111705083630.png

图7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15-34岁青年人口分布图


  (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中心城区年均增速快于郊区新城年均增速2.9个百分点。相较2010年,2020年中心城区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5.63万人,占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52.1%提高至2020年的56.6%。其中,五城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不大,由26.85%微降至26.38%,但五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密度全市最高,达到2373人/平方公里。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25.2%提高至2020年的30.2%。


1645079194469014343.png

图8  2010年和2020年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布图


1645079228488016750.png


  (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较大,且劳动年龄人口中青年人口总量大,说明成都市人力资源存量丰沛。面对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成都市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每一个人都能匹配到合适的岗位,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效用,实现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向人力资本效率优势转变。


1645079274326039618.jpg

图9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产业园


  同时,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做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不仅要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创设奖台,更要关注青年人才的生活健康、社会融入、政治参与,让青年人才更有“归属感、参与感、成就感、幸福感”。


  (二)以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口经济承载力,支撑“三个做优做强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成都市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心城区中,五城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承载了全市27.3%的常住人口和16.7%的人口增量,人地矛盾突出,且五城区老年人口比较集中,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面临较大压力;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则是全市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全市公共服务增量需求量最大、公共服务供给压力较大的区域。城市新区是全市青年人口分布最多、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既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又是产城融合、职住匹配需求最突出的区域。郊区新城是全市人口增长速度最慢、人口密度最低,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区域,但也是分担全市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潜力区域。


  面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化特征,成都市要围绕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变化优化生产生活资源配置,通过提高人口经济承载力,更好地支撑市域功能布局优化,助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进一步做优做强。


  一是加快疏解五城区非核心功能,以城市更新、片区功能提升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宜居宜业品质。针对五城区老年人口增长较快、密度较高的特点,持续做好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的适老化改造,注重增加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康复护理、长者食堂等设施和服务供给。同时,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多途径增补托育机构、社康中心、新型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对老旧小区、城市街道空间、滨水空间和“家门口”小微公共空间等的美化改造,实施绣花功夫的社区微更新、街巷微循环,营造精致生活场景,增强五城区对青年人群的吸引力,提升五城区发展活力。


1645079339339099195.jpg

图10  成华区滨河路公共休闲空间


  二是五城区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要着眼于增强区域功能承载能力,聚焦常住人口骤增带来的公共服务需求,加大补齐公服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综合性服务设施覆盖率。尤其是要关注规模大的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需求,增配一批优质普惠的托育托幼机构,布局一批优质基础教育学校,进一步增加就业创新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等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


  三是城市新区要以推动职住匹配、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尤其关注区域内年轻人群各类需求,通过规划建设青年优先发展区、增加中小户型住房供给,增配更多幼儿园、中小学、妇幼儿童医院等设施以及打造青年人更加偏好的功能复合、高度互动的公共空间等方式,激发青年人群创造力、活力。同时,针对不断集聚的精英人群,着力增加高品质、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打造多层次的创新活力空间、“开放社交、全时活力”消费场景,让高素质人群“引得进”“留得下”。


1645079369500003260.jpg

图11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


  四是推动郊区新城积极抢抓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功能平台等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功能,打造集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独立城市,集聚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强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缓解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压力,促进市域空间的均衡有序发展。


1645079391074029305.jpg

图12  成都市金堂县淮州新城


1645082347323067958.png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文中注释说明:

  1.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对青年年龄范围的界定为14-35周岁。由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鉴只能获取15-34岁年龄组人口数据,为方便数据对比,此处将青年年龄范围界定为15-34岁。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