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从调查数据看成都市不同行业大宗商品和要素价格敏感特点及传导影响

2021-12-14 浏览量:1007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攀升,带动企业原材料及要素成本明显上涨,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生产要素出现不同程度供应短缺的情况。为准确把握大宗商品及要素价格波动对成都经济的传导及影响特点,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成都市产业结构、所处产业链环节等现实情况,梳理分析成都市产业对不同类型大宗商品和要素价格的敏感特征及对经济的传导影响,综合研判应重点关注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并围绕“建机制、减负担、保供应、优配置、稳预期”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639466823648007767.png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对1045家企业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45份,有效问卷1040份,问卷有效率为99.5%。

  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占比分别为50.5%、41.0%、8.5%。


1639466858164091734.png

图1  所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比分别为78.6%、10.3%、5.2%,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占比合计为5.9%;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分公司占比分别为47.5%、14.5%、28.0%,独立企业、加盟店等占比合计为10.0%。


1639466905199085566.png

图2  所调查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企业占比分别为53.1%、24.7%、13.2%、9.0%,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等工业行业,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建筑业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业行业共计34个细分行业。


1639466954137042660.png

图3  所调查企业所属行业分布情况


  从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中游、下游企业占比分别为7.8%、27.7%、64.5%。


1639467004149001094.png

图4  所调查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分布情况


1639467046973071227.png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而非零售环节,能够在市场中进行大批量交易和流动的商品,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对宏观经济的传导影响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途径,其中实体经济传导是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的主要途径。一般而言,大宗商品可划分为大宗农产品、大宗能源商品、大宗基础原材料3类。同时,根据生产要素的一般分类,将生产要素成本划分为了用工、用电、用水、用气、房租、物流、资金成本7类。


1639530635286057860.png

图5  成都市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路径图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企业所购进的原材料类型、占比以及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构成情况等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分类分析等方法,计算得到成都市产业对不同类别大宗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敏感度。其中,“5颗星”表示该产业对此类大宗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极度敏感,“4颗星”表示为高度敏感,“3颗星”表示为中度敏感,“2颗星”表示为较低敏感,“1颗星”表示为极低敏感。


  (一)第一产业敏感特征: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对基础农产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及用工、物流、用电等生产要素成本最为敏感


1639468478499005207.png

表1  第一产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第一产业对大豆玉米等基础农产品类价格最为敏感。第一产业购进大豆、玉米等基础农产品类占比最大,达38.3%;其次为化肥、农药等辅助材料类和豆粕等初级加工农产品类,分别为24.5%、22.3%。细分行业中,农业、林业对大豆等基础农产品和化肥等辅助材料类价格最为敏感,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大豆、玉米等基础农产品类和豆粕等初级加工农产品类价格最为敏感,渔业则对大豆等基础农产品类价格最为敏感。

  用工、物流、用电等生产要素成本对第一产业影响最大。对第一产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用工、物流、用电和资金成本,其次为房租成本,而用水和用气成本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对农业、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最大的均为用工、物流和用电成本,林业、渔业则为用工、物流、资金成本。 


  (二)工业敏感特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对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及用工、物流、用电等生产要素成本最为敏感


1639530683439051958.png

表2  工业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评级情况


  工业对铜合金等有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和生铁等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价格最为敏感。工业购进铜合金、铜线等有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和生铁、粗钢等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的占比最大,分别达25.0%、20.0%;其次为电子元器件等半成品类和橡胶等能源化工中游原材料类,分别为13.0%、12.6%;再次为大豆等农业原材料和大豆油等中游农副产品,分别为9.7%、8.2%;而原油、煤炭等燃料动力类、铜精矿等有色金属原材料以及铁矿石等黑色金属上游原材料类均不足4.0%。细分行业中,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型材料产业购进占比前三的均为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有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类和半成品类。

  用工、物流、用电等生产要素成本对工业影响最大。对工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用工、物流、用电成本,其次为资金、房租成本,而用水、用气成本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最大的均为用工和物流成本;医药制造、新型材料、轻工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均为用工、用电成本。 


  (三)建筑业敏感特征:主要集中于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行业,对砂石等无机材料类价格及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最为敏感


1639469996441001422.png

表3  建筑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评级情况


  建筑业对砂石、石灰等无机材料类价格最为敏感。建筑业购进砂石、石灰等无机材料类的占比最大,达31.7%;其次为钢材、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类和沥青、塑料等有机材料类,占比分别为29.2%、20.4%;最后为复合材料类,占比为15.9%。细分行业中,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按敏感程度排名前三的均为无机材料类、金属材料类和有机材料类。

  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对建筑业影响最大。对建筑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用工和资金成本,其次为物流、房租成本,而用电、用水、用气成本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四大行业影响最大的均为用工成本和资金成本,房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还对物流成本较为敏感。


  (四)服务业敏感特征:主要集中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对用工、房租等生产要素成本最为敏感


1639470233843061871.png

表4  服务业对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对服务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影响最大的分别为用工、房租成本,其次为用电和资金成本,最后为物流、用水和用气成本。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来看,对其影响最大的要素成本均为用工、房租成本,但这两类要素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较生活性服务业更大,平均影响系数高于生活性服务业0.78;其余生产要素中,资金、物流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用电、用水成本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1639470480863091272.png


  (一)工业中下游行业及民营和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和利润双重承压,应多环节发力协同提升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


  企业普遍反映原材料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其中,家具、建材等轻工行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中下游行业议价能力普遍较弱,表示无法应对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局面的企业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只能被动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小微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相对较弱,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下滑幅度分别高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

  我们建议应有针对性提升上、中、下游企业原材料议价能力、成本消化能力、产品增值能力,鼓励企业构建多家企业联合议价机制,提升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议价能力;通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冲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路线,增强企业与市场的链接性,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应变韧性。


  (二)人工供应趋紧、用工成本上涨现象突出,应有效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的精准配置和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人工供应短缺、用工成本上涨较快已成为当前成都市面临的突出问题,降低用工成本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其中,工业面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技工和普工双短缺的局面,人工供应不足和严重不足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农业、建筑业、服务业3.5、6.3、4.0个百分点;郊区市县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相对薄弱影响,反映人工供应不足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天府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和传统五城区两大区域3.7、4.6个百分点。

  我们建议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标,运用“共享员工”模式、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缓解企业阶段性用工难问题;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资源与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效配置;探索跨区域行政法规、政策、规划衔接,推动人才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三)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部分环节不畅,应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有效运转


  在原材料供应和采购环节,原材料供应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石油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中反映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原材料库存较少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平均水平26.0个百分点以上、12.5个百分点以上;在生产加工环节,产能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轻工行业、汽车制造业中反映产能利用效率不足70%的企业占比高于平均水平21.0个百分点以上;在产出服务环节,订单增长有所放缓,除工业预计2021年全年订单有所增长外,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我们建议以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循环畅通和有效运转为基本遵循,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增加原材料、农产品等采购渠道,缓解进口需求单点释放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积极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着力完善产业链对接机制,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稳定。


  (四)价格、成本上涨的传导影响和风险同时存在,应健全完善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工作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时间将持续为半年及以上,对2022年企业订单、产值、利润等多项指标增长情况普遍持悲观态度。同时,由于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回暖和上游行业议价能力较强,全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且此类企业对2022年全年经营形势较为乐观,需关注其短期对“双碳”目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我们建议以优化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为主要保障,依托大宗商品对成都市产业的传导路径、成都市主导产业大宗商品及生产要素敏感度,按照“明确监测对象—搜集数据信息—强化分析预测—发现有关问题—溯源主要环节—做出及时应对”的工作思路,建立一套科学灵敏、反映及时、预测准确、建议合理的价格会商联动机制,切实做到“事前预防预警灵敏、事中决策执行到位、事后处置能力提升”。


文中图片来源: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本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2021年10月发布的“原

材料、要素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对1045家企业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45份,有效问卷1040份,问卷有效率为99.5%,涵盖了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及成都市23个区(市)县,涉及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包含了大型、中型、小微型以及民营、国有、外资或合资等企业类型。


1639472199407079151.png


1639472199420039950.png


1639472199482077444.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