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

首页 > 碳达峰碳中和

以零碳经济示范区激发公园城市建设活力

2021-04-27 浏览量:1566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1620456223113079497.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充分挖掘城市生态资源“经济属性”,运用市场机制,率先探索节能降碳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吸待破解的命题。

  自2014年成都获批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院(中心)持续深耕城市低碳发展领域,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本文在院(中心)2018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要求和国际前沿探索,提出打造零碳经济示范区的现实意义和路径建议,以期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1620456491165049411.png


  零碳经济示范区是在绿色低碳发展总体设计下,以碳中和技术创新应用、绿色经济活动聚集为特征,以碳资产开发利用为路径,以碳源与碳汇动态平衡为目标的城市功能区,加快建设零碳经济示范区能够为公园城市建设注入市场活力,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零碳经济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碳减排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统筹考虑,通过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不断弱化甚至消失。因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状态是实现零碳经济的基本前提

  先发国家的发展历程指明,建设零碳经济示范区有利于实现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强脱钩。如:丹麦提出以创新为驱动力、以零碳为目标的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布局了以哥本哈根、奥胡斯、森讷堡等为代表的零碳城市,1990-2019年,丹麦GDP增长了67.2%,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降低了43.7%;瑞典是欧洲较先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其首都斯德哥尔摩在2010年被授予欧洲第一个绿色城市,布局了皇家港口、哈马比等低碳生态区,近30年间,瑞典在GDP增长84.5%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7.6%。

1620459984357035149.png

丹麦奥胡斯


  (二)有利于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市场机制,充分体现“经济属性”

  零碳经济示范区既要凸显碳源(碳排放)与碳汇(碳吸收)动态平衡的“生态属性”,更要凸显碳减排价值开发利用、碳资源最优配置以及碳资产持续收益的“经济属性”。开展碳资产开发、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价值转化市场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零碳经济示范区的指引下,赋予降碳减排活动商品属性、金融属性,碳资产开发利用和碳排放权交易必将日益活跃,加快促进生态资源价值释放。如:福建省立足自身林业资源优势,创新推出福建林业碳汇(FFCER),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抵消机制,截至“十三五”期末,福建林业碳汇(FFCER)成交量累计256万吨,成交金额高达3861万元,通过市场手段变现森林服务价值,有效增加了森林资源和林农收益。

  (三)有利于丰富绿色经济应用场景,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

  建设零碳经济示范区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工程项目对碳中和技术、产品、服务的强烈需求,为发展绿色经济营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例如,为支撑零碳城市建设,德国各类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企业全力投入,在低碳技术(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掀起了新能源产业和环保技术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热潮,2019年德国低碳技术研发预算超过15亿美元。同时,成就了一批全球领军企业,如闻名世界的化学品低碳生产领军者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巴斯夫公司,在德国零碳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25%,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在推动化工生产流程绿色化升级的同时,2020年实现全球销售额590亿欧元。


巴斯夫公司.jpg

巴斯夫公司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的蒸汽裂解装置


1620461191595035549.png


  纵观国内外的零碳发展历程,欧美国家聚力推动零碳城市建设,我国则强调“点——线——面”逐步推进,以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成都开展零碳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丹麦哥本哈根打造零碳城市

  丹麦哥本哈根在2009年就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世界首个零碳城市的目标,并围绕改造能源供应、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市民行动、城市发展和未来气候适应6个领域进行全面部署。如:在能源生产方面,通过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到2025年实现有机垃圾完全生物气化,区域供暖实现100%零碳;在交通方面,到2025年实现75%的交通手段为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工具完全零碳,20%-30%的轻型车辆、30%-40%的重型车辆使用新能源。

  而实施这些行动计划所带来的大量资金需求,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切实际的,需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投资。为此,哥本哈根创新采取合作社产权结构方式建设运营新能源发电设施,鼓励普通市民成为风电场股东,积极参与政府大力支持的风电项目。如,哥本哈根海港的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是丹麦第一座采取合作社产权结构方式的海上风电场,总投资约4800万欧元,总装机量40兆瓦,可为哥本哈根4万户家庭提供新能源电力。


1620461291783006315.jpg

丹麦哥本哈根海港的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


  (二)海口市江东新区打造零碳新城

  海口市江东新区是海南彰显“绿色、循环、低碳”建设理念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其2021年印发的《零碳新城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零碳新城、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聚力形成向世界展示中国近零碳建设的“海南方案”。

  在推进过程中,江东新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减碳固碳。在规模化发展光伏、风力、波浪能、深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多能互补的同时,打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产业、低碳消费等应用场景,城市生态绿地碳汇、湿地碳汇、海底森林碳汇等碳汇场景,新能源交易、碳汇交易等交易场景,有效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及能源、碳排放服务行业的发展。


1620461368205052146.png

海口市江东新区设计鸟瞰图


  (三)青岛奥帆中心打造智慧零碳社区

  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建有海尔洲际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奥帆博物馆和航海学校等10座建筑,通过利用区域范围内现有、更新和新建的能源转换利用设备和系统,针对每一座建筑制定高效可行的改造技术方案,推动社区内建筑由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强度从65kgCO₂/m2·年降至25kgCO₂/m2·年以下,直至实现零碳排放。

  该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强调示范技术的引领颠覆作用,通过推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和系统应用,实施分布储能、建筑直流供电、停车场直流充电桩以及部分终端设备的一体化布局,大幅降低能源生产、输配及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同时,通过运用能源互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智能化应用和零碳社区的智慧化管理。


1620461497828060629.png

青岛奥帆中心


1620461525661072260.png


  从国家部署来看,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宣布“30·60”双碳目标以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相继对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任务作出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在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商务集聚区等经济活动集中区域探索节能降碳的路径举措,已成为各省市深入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实践创新。

  从自身基础来看,“十三五”期间1,成都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2.2%、17.2%,以占全省25%的能源消费、20%的二氧化碳排放,贡献了全省近37%的GDP,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全球首批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但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始终处于0到1的区间,仍未实现显著脱钩。

  从实践经验来看,国内大多数零碳经济示范区或项目都是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为首要目标,在总体设计上侧重于约束性措施,并通过降低能源消费成本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来实现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碳资产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关自发性经济活动尚不活跃,市场主体参与程度也亟待提高。

  综合考虑之下,成都建设零碳经济示范区应充分结合特定区域的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活动特点,探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开发碳资产的经济价值。具体来说,以碳减排、零排、负排等碳中和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构建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元应用场景,并通过碳排放权交易、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来实现碳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碳资产的持续收益,形成包含新能源、节能、储能、碳汇等产业领域的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市民提供参与机会。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鼓励条件成熟区域分类开展试点建设

  零碳经济示范区是高标准、高水平发展的经济区域,其建设理念新,基础能力、创新意识要求高,同时,对于产业体系、运行模式的构建不能脱离现有基础,既要体现先进性,也要“因地制宜”。因此,按照“从简入繁,从试点到推广”的原则,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活动集中区域,分阶段、有步骤开展零碳产业功能区、零碳旅游景区、零碳商业综合体、零碳社区等建设。

  (二)提升零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运营专业能力

  零碳经济示范区是支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全新领域,需在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规划的统筹引领下,从制度设计、政策措施、运行保障全方面提升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能力,加强重点任务细化落实。

  一是建立零碳经济示范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重点排放源核查的常态化机制,摸清碳家底,为设计符合区域特征的零碳经济示范区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碳规划师、合同能源管理师等新型专业人才,以及碳中和技术研发人才的引进培育,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第三方机构服务能力。三是以“零碳+”为导向,推动碳中和技术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深度融合集成,建设智慧型零碳经济示范区。

  (三)积极推动碳资产开发利用和价值实现

  推动碳资产开发利用、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零碳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发挥生态资源的商品属性,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因此,成都应以零碳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和碳普惠等减排项目,丰富碳减排信用产品,激励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参与碳资产开发利用。如:大力开发零碳经济示范区的森林碳汇资源,将林业碳汇项目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抵消机制引入,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形成高能耗、高排放地区对山区林地等经济欠发达生态功能区的市场化长效补偿机制。


1620464443216023616.png

“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


  (四)全面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和场景化应用

  零碳经济示范区是碳中和相关技术企业、团队创新创业的集聚区,碳减排、零排和负排技术创新和场景化应用水平是判定零碳经济示范区成功与否的标准。

  成都正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持续开展“场景营城产品赋能”行动,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应以零碳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从产业培育、项目实施、环境营造、国际合作等方面,为碳中和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全周期、全过程的市场机会,进一步催生氢能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电储能和氢储能等储能产业,节能装备制造和合同能源管理(EMC)等节能产业,二氧化碳捕集和二氧化碳绿色利用等固碳产业,碳基金和低碳商务咨询服务等碳中和延伸服务业。


1620464526860041652.jpg

2021年1月26日,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举行


文中图片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网站、巴斯夫公司官方网站、 “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图虫创意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IEA)、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开信息、巴斯夫公司公开信息、青岛奥帆中心公开信息、《哥本哈根2025年气候规划》

文中数据说明:1. 鉴于2020年能源结构数据尚未公布,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


1620464588439055004.png

1620464601301098925.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