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首页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享发展

2020-05-15 浏览量:1595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1619580393145045416.png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对照学习国内外先发地区经济圈或城市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及一体化发展经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破解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及一体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兴,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619580446513037701.png


1619580461870045976.png


  相对均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经济圈或城市群内部人才、要素自由流动进而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社会空间格局。经济圈或城市群一般通过统筹公共资源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市或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相对均衡、服务质量一体化提升。

  世界级城市群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均注重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打破行政区分隔,实现“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签订合作协议,在异地医疗、居民便利出行、食品安全、人才交流与就业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城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注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兼顾社会公平,突出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从住宅、消防、食品、社区、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推进公共服务与人口健康发展;注重融入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智能化管理水平,长三角城市群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市民档案异地查询提供便捷服务,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扫码乘地铁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往往是经济圈或城市群公共服务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在区域内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上海市从区域角度出发积极健全区域养老服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助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1619580523480028822.gif

图1  长三角7城轨交实现“一码通行”


1620367048805079430.png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圈内部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呈缩小态势;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公共服务投入相对不足且供给质量总体不高。


  (一)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但总体供给相对不足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0-2018年,教育服务供给提高明显,经济圈内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四个阶段平均生师比明显下降,分别从18.8、16.4、18.3、35.7下降到了16.9、13.0、11.0、18.8,分别下降了10.1%、20.7%、39.9%、47.3% ;卫生设施供给显著增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和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增长97.6%和69.8%;文化服务方面文化设施有所加强,经济圈内公共图书馆总数从163个增加到了199个;就业水平有所上升,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9%降低到了3.6%。


1620367376722054099.png

表1  2018年上海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比

数据说明:生师比是学校重要的办学指标,一般来说,生师比越低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越有利;

生师比越高,表明每名教师要承担更多学生的课业量,教师负担过重,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与长三角相比,经济圈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总体偏低。从中心城市来看,2018年,成都、重庆两市在小学、初中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生师比均高于上海,高中阶段成都的生师比也高于上海;重庆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落后于上海。经济圈内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上落后于成渝“双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更低。


(二)公共服务投入增加明显但总体供给质量不高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投入明显加强。2010-2018年,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四项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大幅增加,其中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从548.5元/人增长到了1669.9元/人,人均卫生财政支出从291.0元/人增长到了1026.1元/人,人均文化财政支出从46.1元/人增长到了145.2元/人,人均就业和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从492.6元/人增长到了1507.1元/人。


1620367683394045073.png

表2  2010年和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投入情况对比

数据说明: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数值越小,公共服务水平越低;反向指标数值越小,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数值越大,公共服务水平越低。


  但与长三角相比,经济圈部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提升。从中心城市来看,成渝两市在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的供给质量与上海等长三角主要城市有一定差距。2018年,成都、重庆两市三甲医院数均为27家,仅约为上海(66家)的40.9%,约为南京(38家)的71.1%。虽然在公共图书馆数量上重庆远超上海,成都与上海基本相当,但成渝两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分别为2293万册和1808万册,仅为上海的29.0%、22.9%,与杭州(2447万册)也有一定差距。由于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成渝“双城”存在差距,其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空间更大。


  (三)均衡化水平逐年提高但不均衡矛盾仍较为突出

  近年来,总体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逐年提高。用经济圈内部公共服务变异系数评价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2010年以来,经济圈内各城市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程度明显提高,2018年,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系数为0.0956,比2010年(0.1112)下降14%;分领域来看,除就业和社会保障之外,2018年其他三项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均比2010年高。


1620367846262000867.png

图2  2010-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项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系数变动情况

数据说明:差异系数可衡量公共服务发展的均衡化水平,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均衡化水平越低;反之,差异系数越小,说明均衡化水平越高。


  但经济圈内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矛盾仍较为突出。成都、重庆“双城”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14个城市;城市间卫生服务及文化服务领域差距尤为明显,经济圈内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80张以上的仅成都、雅安两市,而有7个城市低于70张,其中,达州不足60张;重庆、成都两市公共图书馆数量分别为43个、23个,而除乐山外,其他14个城市公共图书馆个数均≤10个。


1620367928205045018.png


  对照先发地区经济圈或城市群公共服务共建及一体化发展经验,针对自身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发挥“双城”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双城”优质公共资源整合联动以及向圈内其他城市延伸,打破城市间界线,分层次、有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效,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吸引更多周边人口在成渝地区安居乐业。


1620367968409061246.png图3  从万州直达成都的动车驾出万州高铁北站 


  作为“双城”之一的成都应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高水平聚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持续提升成都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质效,有重点地推进公共服务向经济圈其他城市延伸,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提升经济圈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经济圈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增加优质教育供给 促进经济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解决好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在蓉高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争取在蓉布局更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高校。支持成都与经济圈内其他城市各层次中小学开展学校结对发展、教师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1620368145169098509.jpg图4  成都大学


  对接经济圈发展需求,联合建立成渝统一的现代化教育评估体系、区域教育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机制,共享教育高水平发展成果。主动与经济圈其他城市共建职业教育集团和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同时引入国际资源,规划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通过校企专业共建、联合办学等方式,为经济圈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增加优质医疗供给 带动经济圈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扩大优质医疗服务机构或载体集聚效应,吸引国际高端医疗机构来蓉办医、设立分支机构。以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引领,与经济圈内其他城市加快构建标准统一、接口丰富、开放高效的的医疗大数据平台、跨区域远程会诊平台等,实现经济圈医疗业务深度协同。

  与经济圈其他城市共同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互通共享,建立医疗检查结果统一认证标准,推动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建立经济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平台,推动跨省异地门诊医疗直接结算。协同经济圈其他城市健全区域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三)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助推经济圈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提升

  挖掘天府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增强世界文化名城功能,引领经济圈提升面向世界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1620368460523089605.jpg

图5  建设中的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围绕文创名城建设,发展创新先导型、内容主导型、智力密集型的文创新经济,开展文创节会、培育文创企业、打造文创品牌、设计文创衍生产品。围绕世界旅游名城建设,规划建设“熊猫之都”等文旅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向上争取支持国际大赛配套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活动,推动文体融合发展。围绕国际美食之都,深度挖掘美食文化资源,打造国际美食产业高地和美食城市品牌,推动川菜走向世界。围绕国际音乐之都建设,高标准国际化塑造音乐品牌,打造类似“城市音乐坊”“城市音乐广场”等标志性音乐演奏设施。


  (四)强化社会保障协同 引领经济圈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

  积极推动成立经济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加强就业培训、劳务开放等领域协作联动;搭建标准统一互认的用工对接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

  争取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经济圈内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和养老待遇领取资格核查互认。推动成渝两地社保公共服务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实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无缝衔接,社保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联动互认。推进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务便利化,推动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日报、成都日报、成都大学

文中数据来源:各城市2018年统计公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9

文中数据说明:为便于数据处理和对比研究,本文统计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暂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16〕910号)划定的成渝城市群的范围为准,涵盖重庆全域和四川省的15个市(有些部分纳入成渝城市群范围的市(区)县以全域纳入来处理)。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