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国内外轨道交通枢纽商圈建设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启示

2024-02-21 浏览量:2693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封面(1).png


扩大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成都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决策,也是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巿整体功能的必然要求。

在高铁、城铁、地铁等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大容量、大众化、时间灵活特征的轨道交通枢纽,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串联成网,将发挥出更大汇集引流作用。充分挖掘轨道交通枢纽人流量优势,推动枢纽“流量”转化为消费“体量”,成为做强城市消费功能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东京、首尔、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商圈如何抓住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与偏好,让“人”流变“商”流的经验做法,为成都提供借鉴启示。


1-标题(1).png


2-图(1).jpg


涩谷站是东京都市圈第二大交通枢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车站及周边设施老化、产业面临迭代升级,导致涩谷站周边人流量持续下降。东京从本世纪初开始将“涩谷站地区”划定为都市再生紧急整备地区,对涩谷站进行再开发,提供更多功能复合、便于可达和可穿越的空间,吸引了枢纽客群驻留、消费,到访东京的外国游客有约44%会选择到涩谷参观游玩,成为东京时尚潮流据点。


(一)经验做法


实施站点周边高强度开发,打造一站式消费场景。枢纽客群对时间敏感,为了方便客群在短时间内获取多种服务,涩谷站采取了功能复合的车站设计,在紧密站城地区(与车站的步行联系5-10min,车站周边800m半径范围)实施高强度开发,站点周边建筑容积率甚至超过10,高密度集合了车站、商业、餐饮、剧场、办公等各种功能,使车站从转换地变为目的地。例如,根据枢纽客群高效购物需求,改造涩谷PARCO百货,在不同楼层植入时尚、娱乐、美食、科技、文化艺术等不同消费主题,创造出高密度的消费场景。


涩谷PARCO百货转型案例

涩谷PARCO百货在历经3年整修后,于2019年修正后重新开业,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一传统思路不同,涩谷PARCO百货的目标是创造需求,为顾客提供新的消费方案和消费价值观,旨在打造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独一无二的“次世代型商业设施”,成为涩谷街头最潮的「次文化」重镇。


3-图.png

涩谷PARCO


涩谷PARCO百货颠覆了传统的百货框架,以“时尚”“娱乐”“美食”“科技”“艺术与文化”为5大核心,加入了大量艺术、动漫、游戏、电竞等元素,根据楼层概念组合不同创新业态,汇集了180家不同风格主题的魅力店铺。


4-图表(1).png

涩谷PARCO楼层功能分布图


打造立体的衔接和步行网络,实现车站与消费空间的高效串联。为提高乘客出站消费意愿,涩谷站通过车站设施更新缩短人行的换乘流线,建立由自动扶梯、直梯和人行步道共同构成,连接轨道交通换乘平台、商业综合体设施、广场等不同标高的立体空间,增强车站与各类设施的连通性,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引导客流消费。


(二)对成都的启示


当前,成都正实施成都北站扩能改造工程,推动天府站、简州新城站等铁路枢纽站点建设,可借鉴东京涩谷站改造经验,以城站融合开发植入更多功能复合的消费活力空间、创造更多可方便到达周边商业的链接通道,将枢纽流量转化为消费力。

一是要立足缩小枢纽客群获得各类服务的时空距离,加强城站一体化设计,在城站地区采取高容积率的土地配置策略,高度布局办公、商业、住宅、文化、娱乐等多样化业态,提供丰富的逗留、体验的空间,让中转、换乘客流能够实现消费转化。

二是要满足枢纽客群高效率通勤需求,构建“零换乘”体系,重点打造地面慢行系统、空中步行系统、地下环路系统,促进枢纽站点与商业、商务、文娱等不同功能区实现立体连接,形成“枢纽-商务-休闲-文旅-娱乐”连续动线。


5-标题(1).png


6-图(1).jpg


东大门站是首尔市内重要的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依托良好的枢纽位置,聚集了服装设计、面料供应、生产加工和物流等相关行业,汇聚有30个商场、3万多个商店以及5万多个制造厂商,占据韩国国内服装市场30%以上的份额,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名的年轻顾客和专业买手,成为韩国最著名的集时尚、观光、购物于一体的商圈。


(一)经验做法


顺应年轻客群个性化消费需求,创造最潮流的款式、最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东大门商圈善于快速捕捉时装潮流的流行趋势,以“快”制“胜”,如韩国知名演员前一天在电影节上穿的礼服款式,东大门的商家第二天就能实现上架售卖。为了“快”,东大门商圈对工厂和老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时,不破坏原有供求关系,兴建工厂大厦,打造“前店后厂”模式,聚集了从事面料、服装辅料、生产加工、商品企划与设计、流通等企业,以及设计师工作室,贯穿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使得东大门商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面向年轻客群夜间购物需求,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超长营业时间。为满足年轻上班族下班后逛街需求,东大门一带的零售公司通常通宵营业,并配有与港口、机场往返的大巴,超长的营业时间,更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年轻游客前来感受通宵购物的乐趣,带动了商圈经济效益。


7-图(1).jpg

韩国首尔东大门夜市


(二)对成都的启示


成都有高铁站、地铁站等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可借鉴东大门商圈成功经验,把握年轻客群追求年轻化、潮流化的消费理念,打造时尚、潮流、有趣等消费标签,推动消费场景向夜间延伸,吸引年轻群体消费。

一是在以年轻上班族为主要客流的地铁TOD站点,要顺应年轻客群追求时尚度、品牌力、新鲜感的消费特征,加快发展万物市集、吃喝研究所等新零售,拓展Z世代喜爱的国风、潮玩、电竞等新消费领域,汇聚自拍体验馆、宠物咖啡馆、密室逃脱等圈层文化品牌,打造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潮流消费场景。

二是在以跨区年轻客群为主的成都东站、成都南站等高铁站点,面向年轻人“24小时不打烊”消费偏好,围绕夜食、夜娱、夜动、夜读,推出以新潮玩法、独特体验、24小时营业等为特色的夜间潮流消费目的地,以更长的经营时间,打造深夜消费好去处。


8-标题(1).png


9-图(1).jpg


上海站周边商务办公场所密集,但商务商业设施功能业态与空间环境老化严重,附近的七浦路等传统商圈消费环境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大量商务白领品质消费需求。为提升整个区域活力,上海着力建设苏河湾功能区,推动整个片区升级,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一)经验做法


加强人文休闲消费功能开发,满足商务人群对城市品质的追求。上海站地区高端商务、创新创意人群密集,这部分群体更加追求精神文化满足,对枢纽地区的人文品质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可利用土地不多,但苏河湾功能区在规划上仍提出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用地配置比例。并利用苏州河滨水空间及沿岸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改造新建文化艺术空间,打造滨水艺术走廊,使得区域人文风貌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全市知名的文化消费节点。

实施“商业新基建”,激活商圈的生活社交属性。在竞争日趋激烈、日益同质化的商业发展背景下,苏河湾功能区注重把握商务群体品质生活需求,引进率先应用数字化、科技化的新型商业业态,加强沉浸式社交场景构建、主题性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扩展、多媒体互动技术导入等,通过引入新零售、精品餐饮、文化体验、都市运动等业态,增强商业空间的生活社交、休闲娱乐、城市客厅等功能,实现传统商圈的活力再生。


苏河湾万象天地案例

苏河湾万象天地吸引了一大批新锐时尚设计师品牌、全时段高能级餐饮企业入驻,全国首店、上海首家、区域首进等重磅店铺逾70%。为了迎合客群高度热衷新潮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打造了滑板、滑雪、飞盘、露营、陆冲、空中瑜伽、普拉提、冥想等运动空间,在城市中心城区中提供了轻户外生活方式选择。同时,考虑到城市中庞大的有宠家庭,将宠物消费群体纳入商业布局,开设宠物友好专门店。


10-图.png

苏河湾万象天地


(二)对成都的启示


当前,成都东站、成都北站等利用枢纽优势,正谋划布局发展总部经济、商务办公、会议会展、科创研发等产业,将带来大量的商务办公客群。可借鉴上海站区域升级经验,迎合商务白领客群对社交、文化、娱乐、健身等多元交互的都市生活消费场景的追求,将“工作的人”留下,成为“消费的人”。

一是针对高净值商务白领客群时尚文化艺术需求偏好,引入文博艺术、音乐剧目、艺术交易等业态,策划轻悦读、品音空间、午间音乐欣赏会、草地诗会、青年梦想秀等文化艺术活动,打造音乐艺术节、戏剧(剧目)节等活动品牌,推动“创、展、演”等业态、活动、节会一体化发展,营造时尚艺术氛围和生活方式。

二是基于商务白领客群的社交生活需求,引导现有商业设施引入有室内篮球场、OLLIE滑板、击剑、拳击等运动项目,营造千秋座椅、徒手健身秀场等运动场景,将运动与社交场景融入一体,营造时尚活力氛围。


11-作者简介1(1).png

12-作者简介2(1).png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中国百货商业协会CCAGM”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