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数说成都市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

2023-11-15 浏览量:3080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也是成都瞄准干亿规模培育的潜力产业,有条件成为代表成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领域。为深入了解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所属大健康产业生态圈1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通过大数据分析,从市场主体看相关产业发展活力,从资本市场融资态势看产业未来方向,从创新生态培育看产业持续发展动力,并提出应关注的重点,以期为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提供参考。


2-标题(1).png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发动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基于此,本文优先从市场主体“量”“质”看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现状,了解相关产业发展活力。


(一)总体看:量有不足,但质效优、后劲足


从量上看,截至2023年7月,成都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2415家,在十大城市(众诚智库《2022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下同)中排名第1;共有生物医药企业879家²,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8,企业聚集度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从质上看,截至2023年7月,成都大健康领域上市企业达21家,其中,2022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在十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苏州,位列全国第4,增长态势较好;共有大健康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2家,在十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前列,发展后劲充足。


3-图表(1).png

4-图表(1).png


(二)细分看:关键环节虽有欠缺,但药优、械起、高端诊疗基底厚,各领域特色突出


创新药³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其中化学药仍为主力、现代中药异军突起、生物药关键环节仍需扩容。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23年7月,成都现有上市公司中创新药企业达15家,占比71.4%。从产品分布看,截至2022年底,已上市的224个创新药品中,化学药占比达83%;现代中药细分领域百利天恒黄芪颗粒市场占有率份额第一,金石亚药“快克”和华神科技“三七通舒胶囊”等市场表现优越;生物药领域,2016-2021年新药研发进度及上市数量仅为上海的15.4%、苏州的66.7%,上游分子类试剂、生化反应器等关键环节暂无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条仍需完善。


5-图表(1).png


高端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亮点突出,但主体少、缺龙头,高附加值产品相对不足。截至20237月,成都有效注册医疗器械产品1920个,体外诊断、输液、口腔为优势细分赛道,产品占比分别达46%15%10%,迈克生物进入全国体外诊断前三强,义齿材料及义齿定制全国领先。但从企业数量看,成都现有医疗器械企业329家,仅为深圳的30%,现有上市企业中,仅4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远低于创新药企业(15家),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链主企业相对缺乏。此外,成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仍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传统医疗器械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Ⅲ类器械产品不足上海的1/10,深圳的1/20


6-图表(1).png

7-图表(1).png


高端诊疗基底厚,民营机构发展迅猛、领域特色突出,互联网医院加速崛起。数据显示,成都共有4家医院入围中国内地百强医院榜单⁴,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杭州,放射科、口腔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病理科等科室均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同时成都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数量的3倍,诞生了普瑞眼科、新桥口腔、西蝉医美等本地专科品牌,在精准医疗领域汇聚相关企业519家,排名十大城市第3,其中以千麦医学、迪安医学、博奥、中同蓝博等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测等方面“独树一帜”、优势明显。此外,成都汇聚有互联网医院410家,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2,仅次于广州,其中5家互联网医院进入《2022第一届互联网医院实践优秀案例百强名单》⁵。

值得关注的是,对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高端诊疗发展等均具有较强赋能作用的CXO⁶领域,整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从量上看,成都仅汇聚相关企业78家,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7。细分看,成都先导业务领域包含CRO环节,圣诺生物、健进制药、先东制药关注多肽类、核酸药、疫苗CDMO服务,但细胞及基因治疗领域CDMO服务能力仍然有限,缺乏以医疗器械CXO为主营业务的本土上市企业。


8-图表(1).png


9-标题(1).png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强度就是明天的产业规模。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相关产业未来方向,发挥资本市场“经济增质”晴雨表作用,本文对成都大健康领域相关产业投融资总数、投融资轮次以及投融资聚焦主要领域进行数据分析。


(一)总体看:投资吸引力有待提升,但“投早投小”多、园区活力盛


从投融资体量看,成都大健康领域投融资“量少质优”,与国内一流城市“量质并举”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22年成都大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51起,总投资金额约90亿元,与北京(240起,193亿元)、上海(270起,274亿元)相比,投融资数量仍有差距。但在投融资质量上,大健康领域产业园区表现出色,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在创新药领域投融资表现位列全国产业园区第5;产业资本不断集聚,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过去2年共有超50家一线资本机构直接参与成都大健康项目的投资;IPO发展势头强劲,近两年收获大健康上市企业13家。

从投融资轮次看,成都大健康领域处于成长期,投资机构重点“投早投小”。2021年-2022年,种子轮/天使轮、Pre-A至A+轮等早期轮次投融资41次,占投融资事件总数的42%,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展集团等国资机构也更多将目光聚焦于早期大健康项目。在2021-2022年全国资本市场不景气,投融资早期轮次事件数量同比减少的背景下,成都大健康领域重点产业仍保持较强创业韧性。


10-图表(1).png


(二)细分看:生物药、体外诊断、专科医疗等“吸金力”强,“BT+IT”深度融合成为趋势


创新药领域,疫苗、抗肿瘤药和生物靶向药备受关注。2021-2022年,成都大健康领域超半数投融资事件发生在创新药领域,其中疫苗和生物靶向药分别获得8次(约13.3亿元)、7次(约12.3亿元)融资,聚焦抗肿瘤药的科伦博泰在2022年12月获得默沙东、IDG资本等七家投资机构共计约2亿美元融资,为成都创新药领域近5年最大单笔融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单体克隆药等领域前沿赛道企业也收获了约9亿元不同轮次融资。对比全国创新药各赛道投融资事件分布,成都在药物递送、核酸药物等领域资本关注相对不足。

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焦点为介植入器械和体外诊断器械。2021-2022年,医疗器械等领域投融资事件19起,介植入器械3次融资(约3.3亿元)分布在心脏、器官、听觉三大细分领域,体外诊断器械3次融资中有两次融资发生在POCT⁷领域,获融资金额约4200万元。同时,2022年全国医疗器械投融资事件数超过创新药,而成都医疗器械投融资事件数不足创新药事件数的一半,还需持续加力。

高端诊疗领域,专科医疗、精准医疗投资后劲足,“BT+IT”融合领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一方面,以专科诊疗为特色的专业型服务机构备受资本青睐,如专注运动康复的管理平台“术康”获C轮亿元投融资,专注眼科医疗服务的“普瑞眼科”成功IPO上市。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医疗信息化等多个“BT+IT”赛道获得天使投资,其中,从事基层互联网医疗的“好医生云医疗”获A轮亿元投资。值得一提的是,专注于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的“医联”获中国生物制药5.14亿美元E轮投资,在同赛道全国领先。


11-图表(1).png


12-标题(1).png


科技创新链接现在与未来,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对成都抢跑大健康领域新兴赛道,提升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竞争实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积淀、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对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创新实力进行数据分析。


(一)高能级创新平台汇集,医药科技水平相对领先


成都生物科研资源丰富、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主体基础雄厚,截至2022年底,四川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科位列全球前十,建成国内首个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7个。

作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重要承载地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构建从靶点发现到中试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科研功能平台10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9个,企业平台自建率达82%,根据“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⁸,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大健康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排名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


13-图(1).jpg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二)自主研发能力较强,领军企业仍需引大育强



从专利水平看,成都现有药物专利15717个,专利总量与先发城市差距较大,仅为北京的20.8%、上海的36.2%,但成都原研专利达92个,仅次于北京、上海,自主研发能力表现不俗。从企业投入看,约70%的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其中康华生物、欧林生物的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总体而言,成都大健康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仍较缺乏,在2022年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⁹中,成都仅有4家公司入围,最高排名19位。


14-图表(1).png

15-图表(1).png


(三)产业人才资源富集,高层次人才仍需引育


2020-2022年,成都大健康领域人才聚集度逐年提升、排名位列前茅,2022年占比已达全国4.30%,仅次于北上广,大健康领域人力资源逐渐丰富。这得益于成都本地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强吸引力,2022年成都位列医疗健康人才流向城市第7位,吸引医疗健康行业约4.2%的人才流入。但同时,成都大健康领域人才市场也面临结构不优和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转化医学、临床监察、药物生产与质量等新发职位分布不及杭州(5.32%)、苏州(4.82%)、南京(4.82%)等城市,仅占全国新发职位的3.58%


16-图表(1).png


17-标题(1).png


综合来看,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以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为主体的产业框架已搭建,但与北京、上海等相比,在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CXO等细分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支持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的资本加速汇聚,以园区为重要承载的投融资排名全国前列,生物药、体外诊断等是“吸金”重点,“BT+IT”深度融合成投资热点,但在新兴领域吸引资本落地方面仍需加力;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加快成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健康领域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进一步完善,但与北京、上海等相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还需加力。基于此,进一步提升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整体竞争力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链主”引育,提升重点产业链完整性和韧性。瞄准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细分赛道“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发挥成都在创新药领域优势,加快引育生物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头部企业,招引境内外蛋白、分子类生物试剂、分离纯化关键耗材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围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扩容,持续招引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优势企业,拓展医药CMO/CDMO领域产业布局,强化多元融合、医工融合,促进医疗服务关键领域企业成群集势。

二是推进资本赋能,抢抓重点产业招商新赛道大风口。成都在大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活跃度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应瞄准生物服务、“BT+IT”深度融合等投资前沿与热点领域,支持企业联合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大健康领域重点产业项目,建立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等重点领域机会清单常态发布机制,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推动金融资本与大健康领域相关企业融资需求对接,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与金融服务,全力打造引领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黄金赛道”。

三是畅通转化渠道,为重点产业持续发展蓄势储能。针对大健康领域“最后一公里”转化渠道尚未完全畅通的现状,应进一步突出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托本地医药创新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加快推动研发孵化中心、技术转化平台等服务机构建设,瞄准大健康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新成果转化瓶颈,探索建立研发和产业类项目信息流通机制,引育一批大健康领域细分赛道高水平技术经纪(经理)人,链接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两端,实现高水平生物科技成果转化。


18-作者简介1(1).png

19-作者简介2(1).png

20-作者简介3(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各城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创新药上市企业官网和年报、成都大健康领域上市企业2022年年报、企查查、天虎科技、动脉网、药渡数据、医械查、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雨前产经观察、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医疗健康2023人才市场趋势观察》、InvestGo年度系列“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全景分析”、改革网《生物医药产业的成都“基因”》、成都发布《4组关键词,透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这7年!》

文中注释说明:

1. 根据成都建圈强链部署,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包含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三条重点产业链。

2. 未包含批发、零售等经营性企业。

3. 成都创新药产业链包含化学药、生物药、中医药等细分领域。

4. 来源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5. 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远程医疗发展程指导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健康界等共同发布。

6. CXO:指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主要分为CRO(合同研发服务组织)、CMO(合同生产业务组织)和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组织),其对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三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均具有重要赋能作用,是推进成都大健康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故此增加对其发展情况分析。

7. POCT:指床旁检测或即时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现场分析等特点。

8.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

9. 由药智网、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2022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共同评选而出。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