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乘势而上 加快推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3-03-15 浏览量:1077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四分之一以上新能源汽车产自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成都市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1678957469878046149.jpg


  成都于2010年入选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3年再次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经过十余年大力推广和发展,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快起势腾飞。


  (一)产业规模大幅跃升


  2021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2万辆,同比增长82.5%;销量为10.8万辆,同比增长241.8%。与2019、2020年相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增速均实现了大幅跃升。2022年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推广量18.3万辆,同比增长69.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1.6万辆,居全国第六、非限购城市第一,占全市汽车保有量6.8%,超过全国水平(4.1%)2.7个百分点。


1678957721036028805.jpg


  (二)全产业链集聚格局加速形成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方向,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承载区,基本形成了涵盖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电池材料及“三电”部件)、整车制造(乘用车、商用车)、汽车后服务(充电设施运营、汽车金融、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成都已汇聚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20余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充电设施运营企业40余家,近年来又吸引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落户。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聚集了东方电气、亿华通动力、华气厚普等相关企业和院所超60家,涵盖氢能供给及储运设备、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整车研制、加氢站建设运维等重要环节。在智能网联领域,聚集了百度、摩斯智联、四维图新等重点企业20余家,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1678957878334021107.jpg


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项目效果图


  (三)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有机所、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知名高校和院所,新柯力化工、东方电气、四川成焊宝玛、四川航天世东、四川天采等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企业,野马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凯迈新能源动力技术研发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都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

  2021年以来,成都成功签约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及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项目,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西部氢能产业园、西门子仿真测试中心投入运行,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宁德时代西南运营总部及研究院相继落地,产业生态持续向好向优。


1678958003286053869.jpg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


1678958240206075054.jpg


  从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市场拓展、示范应用、区域协同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创新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一)注重创新引领


  北京依托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着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等1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国家级电动汽车检测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发布了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重点布局整车集成创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等方向,着力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


1678958319352024867.jpg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上海依托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器件、工艺,推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和转化,并成立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推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融合创新。


  (二)注重示范推广


  上海建立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迄今累计开放615条1289公里测试道路,并为25家企业发放了325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牌照,开放道路里程、企业数和牌照数均居全国第一。

  广州积极推动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陆续出台了《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补贴申领工作指引》《加快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指引》等文件,个人消费者除能以补贴优惠价购买新能源汽车,还能够在充电、停车、通行等使用环节享受额外补贴。

  深圳大力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并在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中创新运用“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以及限期免费电动出租车牌照等模式,全面实现了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电动化,成为全球纯电动公交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也是国内唯一实现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的城市。


  (三)注重区域协同


  北京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创新成果等在合作区域产业化,培育区域性高端产业发展。同时与天津、河北等地共同组建了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转化及产业化,推进三地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促进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上海建立了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机制,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专项对接,跨区域联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工作,同时汇聚长三角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推动区域内新能源车企、技术、人才、投融资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力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推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


1678958640322019963.jpg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官网


1678958687930099713.jpg


  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二大城市,成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存在整车实力偏弱、配套能力不足等短板,亟须把握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和机遇,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力有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整体势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建强全产业链


  加快推动一汽大众等本地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导入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平台,发挥链主带动效应,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加速转型。鼓励支持整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适销对路的爆款产品,提升“成都造”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和品牌度。


1678958787147071591.jpg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


  大力引进培育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车规级IGBT、以及电机、电控、燃料电池堆及系统等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优势企业,提升关键配套产业链层级,提升本地配套率。积极引进比亚迪、特斯拉、上汽、北汽、广汽等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联动发展,提升产业整体能级。

  依托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整合成都都市圈动力电池产业链资源,做强产业链配套,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依托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聚,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加速融合。依托成都氢能产业优势和“成渝氢走廊”建设,进一步优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打响“成都造”氢燃料电池汽车品牌。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布局,构建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


  (二)进一步深化示范推广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邮政、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加快实现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综合运用财税、经济、路权等政策工具,促进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678958920628043518.jpg


成都的新能源出租车


  加快推进搭载L3、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运行和示范应用,积极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就近用于固定线路商用车示范,依托成渝氢能产业生态圈,积极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科学研判本地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和充换电需求,以居住社区和公共区域为重点,加快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化解“充电焦虑”。合理布局加氢站网络,满足氢燃料电池汽车用能需求,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


  (三)进一步培优产业生态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在产业规划、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健全政策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及产业链骨干企业,共同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着力推动新一代动力电池新材料、高性能传感器、车用操作系统、集成化电子电气架构等先进技术创新突破,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制高点。

  推动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核心资源聚集,打造产业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等要素融合的创新生态圈。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动成立成渝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整合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源,做大做强新能源整车和配套产业链体系,构建相互赋能、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打造成渝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文中图片来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官方网站、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官网、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成都市经信局、成都市统计局、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2021》


1678959111425083425.jpg

1678959129635067989.jp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