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特约观察看两会(五) | 如何让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023-02-26 浏览量:530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编者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从今年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过去5年的奋斗成绩单和2023年的目标方向。成经智库联合成都广播电视台推出《特约观察看两会》专栏,聚焦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双核引领双圈互动,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深化“三个做优做强”提质打造幸福成都等重点工作,邀请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畅谈分析,建言献策。


1677461657239067585.jpg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规律,要求城市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个人财富创造、价值实现的机会,创造全年龄人口享有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全龄友好社会、深化健康成都建设等方面,提出“实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启动建设27个卫生医疗重点项目”。这一条条举措透着暖暖的民生关怀,回应着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描绘出幸福成都的美好蓝图,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在蓉高校毕业生达到29.56万人,预计2023年将突破33万人。面对持续加大的青年就业压力,今年《报告》强调,要以更大力度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年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吸纳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蓉留蓉创业。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要更多渠道开发基层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更大力度加强校企对接,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伴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都关注到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需要。《报告》指出,“逐步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覆盖范围”。截至2021年底,成都新职业人群规模达到70万人以上,位居全国第三。针对这部分人群的劳动权益保障需要,成都要加快研究制订报酬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有关劳动标准,完善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等政策,让全体劳动者通过勤奋劳动实现共同富裕。

  “一老一小”问题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更是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报告》提出,“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为了让老年人乐享幸福生活,当前成都正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成都除了要持续增加老年人关爱型设施及服务供给之外,还要进一步增加老年学堂、老年之家、老年社团组织等方面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价值实现的舞台。


1677461845227079611.jpg


成都杉板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同时,面对目前大部分家庭期盼的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需求,成都积极面对全市少儿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导致的托育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加快补齐托育服务设施短板,优化提升托育服务设施布局,盘活社区综合体、儿童之家等建设社区托育园所,初步实现“方便托”。未来,成都还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奖补等方式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加强专业引导、行业监管提升托育服务专业水平,让广大群众“便宜托”“放心托”。


  本文同步发布于成都广播电视台神鸟知讯新闻客户端。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