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一季度成都市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及预测

2021-04-13 浏览量:490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经济由结构复苏向全面复苏转换

内生动力修复推动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持续显现,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去年低基数以及“就地过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全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复苏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回升,呈现出经济恢复均衡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持续增强、要素集聚流动保持活跃、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稳定向好等特征。结合3月成都经济运行指数走势来看,预计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15%左右,剔除基数效应后两年平均增长5.6%,仍处于疫情后的持续恢复进程中。

  上半年,在国际经济加快复苏、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下,随着成都“十四五”规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启动建设、大运会筹备工作持续推进和“幸福美好生活+大工程”深入实施,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向好的积极因素将持续增多。但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全市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预计上半年全市GDP增速达到12%左右。


1619062785464014976.png

图1 成都经济运行指数1走势图


1619062883612036828.png



(一)经济恢复均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消费、服务业回升功能和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龙头餐饮企业和高端购物中心经营情况明显改善。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经济修复态势延续以及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成都消费市场活跃、消费场景丰富、消费潜力充足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市消费需求加速释放。

1619062929224001805.png

图2  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情况

1619511609843052736.png

图3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成都市消费活跃度指数走势图


  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0%,不但扭转了去年2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同时与投资增速的差距由2020年全年的12.2个百分点收窄至0.9个百分点,并反超进出口增速2个百分点。结合3月消费活跃度指数2走势,预计1-3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98亿元,同比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4.0%。

  龙头企业引领餐饮消费大幅反弹,1-2月全市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4.7%,其中收入排名前30的重点企业同比增长187.8%。

  高端购物中心引领商贸活动稳步复苏,1-2月全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4%,成都IFS、万象城等21家百货购物中心客流量、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近2倍和近1倍水平。

  居民线上消费倾向提升的趋势更加巩固,1-2月全市限额以上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50.9%、27.4%。

  可选消费品增长明显提速,1-2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1%、49.8%、39.5%。

  二是服务业景气程度加快回升,生活性服务业复苏动能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受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就地过年”加大流动人口黏性、春节前后百余场节庆活动增加消费场景等积极因素的利好,全市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复苏,推动服务业由缓慢增长向加快增长转变。

1619513340634053441.png

图4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3走势图

1619513362905056764.png

图5  2019年一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成都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


  结合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同比提高2.26的走势来看,预计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增速较2020年同期、全年分别提高17.5、11.1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较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70.8%左右。

  聚集性、接触性生活性服务业复苏势头全国领先,成都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居全国城市榜首、春节档电影票房居全国第四,3月成都生活服务业招聘活跃度居全国城市第2位。

  线上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春节期间成都举办的各类线上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超过213.3万人次,2月成都在线餐饮等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0.1%。

  房地产业、金融业稳定发展,1-2月成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8.0%,截至2月末成都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8%、14.3%。


(二)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持续增强、工业生产、有效投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一是工业经济继续引领产业端增长,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和较高贡献。一季度以来,在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国际订单较快增长、“就地过年”加快复工复产节奏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影响下,全市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的良好复苏态势,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仍然较强。

1619511788203003310.png

图6  2020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增速较2020年同期、全年分别提高27.4、14.3个百分点。预计1-3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0%左右,支撑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5%左右,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达到28.1%,高于2020年同期、全年水平。

  产业复苏扩面提质,1-2月,全市37个行业增长面达到78.4%,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8.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达到67.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态势良好,1-2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复苏,全市“30+5”户重点企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4%)也达到近3年来较好水平。

  二是有效投资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加速回暖、高技术领域投资领先增长。一季度,在社会融资、企业利润加快增长加强投资支撑以及订单大幅提高产生扩产能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市投资保持了去年以来的稳步复苏态势。


1619063264905003295.png

图7  2020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


  1-2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规模,较2020年增长30.9%,增速较2020年同期、全年分别提高55.2、21.1个百分点。预计1-3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1.9%左右,两年平均增长6.3%左右。

  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工业投资复苏,1-2月全市8大工业特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2%,拉动全市投资增速45.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加快增长,1-2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速(26.3%)较2020年同期、全年分别提高46.2、3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1.3%、37.2%、137.1%。 

  三是外贸进出口维持高位增长,本土企业和产业对外贸易能力持续提升。在国际订单持续增加和全市产能全面释放的支撑下,全市外贸进出口延续高位增长态势,1-2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06.1亿元,同比增长28.0%,增速较2020年同期、全年进一步提高14.9、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0.3%,已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1619063374700008531.png

图8  2020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市对外贸易走势情况


  预计1-3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2%,增速同比、环比分别提高14.1、0.2个百分点。出口拉动作用持续增强,1-2月全市出口总额增速为45.5%,对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已超过80%。

  本土企业和产业对外贸易能力持续提高,1-2月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48.8%)高出外商投资企业22.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速(34%)高出加工贸易11.2个百分点。

  四是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新经济发展稳定、信心增强,2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指数4、新经济情绪指数分别为102.66、51.72,同比分别提高1.18、1.43;成都市经综合成本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全国第2名,仅次于北京。

  全市累计新经济企业数量、注册资金同比分别增长33.9%、22.8%;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120家,同比提高96.6%;2月企业创新力指数5为115.33,同比、环比分别提高12.52、2.77。


1619063465241097416.png

图9  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指数、情绪指数走势图


(三)要素聚集流动活力加快释放、社会融资、人才供需、商贸物流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企业融资较为活跃。企业信贷融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融资加速增长,截至2月末,在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增速环比、同比分别提高0.4、6.8个百分点,其中多用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扩、改建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6.3%;企业直接融资活动加快进行,一季度全市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3家)高于2020、2019年水平、高于武汉、广州、重庆等城市,同时成都新增地方企业债券总额也领先同类城市水平。


1619070111263048247.png

图10  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都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及增速情况

1619070151501013552.png

图11  2021年一季度重点城市直接融资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于3月22日自wind数据库导出)


  二是就业供需保持旺盛。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来蓉就业的意愿提高,成都是2021年最受职场人欢迎的新一线城市6,春节后开工一周内投递成都的中高端人才数量居全国城市第5位;职位供给数量在全国领先增长,春节后开工一周内成都职位供给数量居全国城市第6位,2月成都企业用工指数7(100.18)居11个重点城市第2位。


1619512058568016141.png

图12  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人才活跃度指数8及分项指数走势图

  三是人流、物流和商流仍保持活络。春节期间成都城市出行强度9(3.34)分别高于2020年、2019年同期1.41、0.79个点,地铁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276.86%;1-2月成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50.1%、67.3%,春节期间国际班列开行量、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分别增长30.4%、33.3%;1-2月全市商旅活跃度指10(108.8)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8.9、1.5。


(四)经济社会预期保持稳定向好,市场信心和民生感受持续改善

  一是企业利润持续回升,生产预期总体稳定。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22.4亿元,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86.7%、73.7%;2月全市先进制造业情绪指数11(53.03)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1.92、1.4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5%)连续1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52.2%)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1619512219656002265.png

图13  2019年2月-2021年2月成都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速情况

1619070491563049007.png

图14  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先进制造业情绪指数走势图


  二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居民生活与消费持续“减负”。据网络舆情显示,一季度成都居民对收入较为满意、持正向情绪的比重12达到13.95%,居11个重点城市第2位;在加快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支撑下,1-2月成都民生获得感指数13总体达到82.18,环比基本持平、同比提高2.80,并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


1619512247332036640.png

图15  2021年1月1日-3月26日重点城市居民收入情绪结构

1619512265852093373.png

图16  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民生获得感指数走势图


1619070639789086751.png



(一)部分企业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受阻制约产能充分释放,需持续跟踪关注企业的预期变化和面临的困难问题

   去年以来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今年以来国内外需求持续回暖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叠加海陆空运价上涨和用工成本逐步提高的影响,将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同时,在日本地震、美国寒潮导致全球芯片产能受限、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部分高端芯片断供以及5G加速普及加大国内芯片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市电子信息、汽车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生产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上半年需持续跟踪关注企业的预期变化和面临的困难问题,通过帮助企业对接国内、省内供应链替代企业、加快减税降费补贴政策兑现速度、加强用工支持等方式保障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平稳。


(二)工业、出口将逐渐步入稳定复苏平台期,需着重推动投资、消费需求“接棒”支撑经济增长

  2020年,得益于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和电子信息产品、防疫物资等国际订单明显增多,工业以及出口成为全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支撑,但这种趋势在今年将有所改变。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国际订单向国外回流的压力可能会持续加大,外需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将逐步下滑;另一方面,成都投资、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内需显现出较大的复苏空间。因此,上半年全市应更加注重消费和投资活力释放,通过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并增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稳定消费预期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等方式,确保投资、消费复苏“接棒”工业、出口,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1619070733134033173.jpg

图17  成都积极支持航空公司开通“客改货”国际(地区)航线,全力保障航空运输需求


(三)新兴产业高端人才需求持续快速增长,需加快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需求的人才引进及培育

  2021年以来,全市产业链高端化、现代化步伐加快,新经济、新业态加速萌发,对高学历人才、适应智能生产线的高技术人才以及网络主播等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度大幅提升,2021年一季度,全市三产业企业中高端人才需求指数于1月(131.16)达到近年来最高点、二产业企业中高端人才需求指数也处于历史高位,全市在劳动力供需总量协同提升的同时仍存在结构性供需缺口矛盾。因此,上半年全市应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巩固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优势,持续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并着重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育招引,持续缩小城市人才供需缺口。


(四)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慢于同类城市,需瞄准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经济供需两端内部结构优化

  一季度,成都汽车、医药等产业受产品结构限制未能充分释放新能源汽车、商务车、疫苗以及高端仿制药等产品需求大幅增长的机遇,基建投资增长慢于上海等城市导致全市投资增速优势下滑,多重因素影响致使成都主要经济指标复苏势头不及部分国家中心城市与副省级城市。因此,上半年,全市应抓住后疫情时代国际国内产业及需求变化带来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加快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重点消费品供给能力,支撑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回升,并增强城市经济长期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619070837300014784.png


(一)主要经济体政策刺激与国际供应链重构或将开启新一轮全球朱格拉周期 14

  上半年,随着疫苗接种逐渐推开,全球经济有望逐步由缓慢复苏向加快复苏转变,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各国企业重组和设备更新换代加快进行、全球供应链和贸易链加速重构等支撑下,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或将逐渐开启,推动全球经济的生产、投资、消费、外贸、信贷等多个领域有序回暖。

  尽管仍面临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加大等风险,但预计总体增长态势保持良好。一季度,OECD报告、IMF报告分别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5.5%,分别高于先前预测0.6、0.3个百分点。

图18.jpg

图18  成都国际铁路港全力保障进出口货物运输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和超大市场及内需优势显现将支持全国经济稳定增长

  一季度,在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上半年,尽管面临国外订单分流、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等不利因素与全球通胀传递等风险因子,但精准有效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激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将助推我国抓好抓实全球供应链、贸易链重构下的发展机遇,总体来看全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既有基础、又有条件。


(三)多重发展机遇奠定成都向好发展基础,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开工启动增强城市复苏动力

  在国际国内经济有序复苏的大环境下,成都面临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诸多发展机遇,全市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仍然坚实。同时,二季度,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以及大运会筹办将集中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启动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和复苏动力。


1619071030393009768.png

图19  成都东部新区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从供给端来看,二季度,国际订单黏性将支撑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三季度之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需求回暖将支撑石化产业、冶金行业复苏势头进一步向好,预计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仍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随着全市交通运输业加快复苏,线上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房地产业稳定运行,全市服务业经济复苏面较一季度将进一步扩大。 

  从需求端来看,二季度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后的第一个季度,也是大运会筹办的重要时期和2021年政府专项债开始发行的起始时间,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市将集中推动一批“两新一重”领域、民生领域的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设,叠加信贷宽松和前期企业利润恢复支撑民间投资回升,预计二季度全市投资总量将较一季度有明显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随着年后跨省市活动有序恢复,全市消费需求预计将延续良好复苏态势,叠加清明、五一两个重要节庆日活动的利好,预计二季度全市消费总量将达到甚至超过一季度水平。

  综合来看,二季度全市供给端、需求端复苏的动能仍然较强,复苏主力或将实现由“供”到“需”的转换,虽然受基数效应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总体来看全市经济震荡幅度将小于全国水平,经济运行态势相对平稳。结合先行指数领先实际经济运行7-10个月的运行规律,预计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速回落至12%左右。


1619513104088040001.png

图20  2013年3月-2021年3月成都市先行、一致指数15走势情况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成都网络理政

文中数据来源:58同城生活服务业就业数据、财新BBD发布的中国新经济指数报告、猎聘发布的《2021春节后开工一周中高端人才就业数据报告》、清博大数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文中数据说明:

1. 经济运行指数(EOI)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大数据构建的用于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综合指数,包含经济景气指数(EPI)、经济活力指数(EVI)、经济信心指数(ECI)和经济质量指数(EQI)4个分项指数。数据源为主流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平台、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都市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网络监测平台等。

2. 消费活跃度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通过不同类型消费APP的使用情况,运用指数合成法得到的综合指数,用于反映城市的消费活跃度,该指数为正向指标,得分越高说明消费越活跃。

3.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工商注册数量、资本金额、地方招聘、异常违法等维度指标,运用指数合成法得到的综合指数。该指数用于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指数值越高,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越好。本文中某一产业发展指数均为产业发展指数的细分指数。

4. 新经济发展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工商注册数量、资本金额、地方招聘、异常违法等维度指标,运用指数合成法得到的综合指数。该指数用于反映产业发展的情况,指数值越高,表明产业发展的情况越好。

5. 企业创新力指数是创新力指数的分项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不同主体创新成果累积情况合成的综合指数,用于反映某类主体或城市整体的创新能力,指数越高创新力提升幅度越大。

6. 数据来源于58同城发布的《2021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

7. 企业用工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智联招聘、58同城等互联网招聘数据,通过成立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招聘岗位数量,对劳动力供给市场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合成得到的综合指数。该指数用于反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迫切程度,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旺盛。

8. 人才活跃度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通过人才招聘和应聘的大数据合成的指数,是通过劳资双方的供给和需求热度来反应城市的人才活跃程度。该指数以2017年的均值为基期,得分越高说明人才活跃度越高。

9. 城市出行强度表示该城市有出行的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口比值的指数化结果。

10. 商旅活跃度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城市间商旅人员的人口流动情况合成的反映城市商旅活动的活跃度情况的指数。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商旅行为越活跃。

11. 先进制造业情绪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新闻、论坛、微博、博客等互联网数据,通过民众对经济形势与重点产业的评论热度和倾向构建情感分析模型计算得出的指数。该指数用于反映民众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形势的看好情况,指数值越高,表明民众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形势越看好。

12. 居民收入情绪结构数据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运用清博大数据对各城市网络舆情进行调查后,开展情感分析得到。

13. 民生获得感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互联网上民众在讨论监测话题时的评论并进行情感分析,得出的反映监测期内网民对特定主题评论倾向的指数,指数越高表明网民对民生领域获得感越强。

14. 朱格拉周期是由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驱动的经济周期,其产生原因是生产设备的周期性更替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变动,进而导致经济产生周期性变化。朱格拉周期长度一般在9-10年。

15. 宏观先行指数、宏观一致指数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基于反映未来经济走势的宏观先行指标和反映当前经济走势的一致指标合成,宏观先行指数用于预警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和变动情况,宏观一致指数用于监测当前宏观经济走势情况。



1619071169016065750.png

1619071188571045342.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